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读的是《达芬奇传》书中的第二部分:每一个自由的灵魂,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1452年4月15日,列奥纳多·达·芬奇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芬奇镇。
达芬奇的父亲皮耶罗是一名公证员,在当时算得上是比较有地位。他在一次出差的途中,和一个农家女产生了肌肤之亲。但由于达芬奇的父亲属于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可能娶一个农家女,所以达芬奇并没有名份。
达芬奇所处的年代对私生子的宽容度很高,特别是在贵族阶层,但有些同业行会并不接受私生子成员,比如达芬奇父亲所在的公证员行会。
达芬奇就不需要子承父业,成为一个普通的公务员。达芬奇的父亲忙于城里的工作,达芬奇在五岁前基本上都和居住在郊外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到了上学的年龄,达芬奇因为身份原因,没有被送进当时的教会学校,所以达芬奇没有上过学,也没有受过教育。
因此,他得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无拘无束地发掘自己的潜力,自由而野蛮地成长。
正是这样一种自由闲适的环境,使达芬奇在童年时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接触,并培养了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也养成了足够敏锐的洞察力。对于一个未来的艺术家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滋养。
达芬奇的研究方法根植于实验、好奇心,还有对日常现象的超常能力,而大多数成年人对于这些现象已经习以为常,不再停下来思考。
一次,达芬奇在佛罗伦萨附近徒步旅行,他来到一个黑黢黢的山洞口纠结要不要进去。达芬奇在日记中写道:“我数次探身,想看看其中能否有所发现,但里面漆黑一片。我突然冒出两种矛盾的情绪,恐惧和渴望。”

最终,渴望战胜了恐惧。达芬奇走进了山洞,他发现了洞壁上的鲸鱼骨化石。他记下了对化石层的描述,越来越多的人也在这附近发现了更多的化石。
达芬奇因为好奇心驱使进入山洞,这不仅带来了科学发现,更加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两者在他的一生中相互交织。
作为实验信徒的达芬奇,只要他有任何的想法,他都会自己动手做实验,去证实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对的。
达芬奇反对哲学家们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基础,他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
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实践之中。”
达芬奇的实验工作方法为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爱因斯坦、牛顿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新的道路。
自由无拘的童年,培养了达芬奇的好奇心和感知力。
学校教育的缺失并没有让达芬奇成为一个目不识丁的人,相反正是因为他没有接受过正统教育,他才能成为一个随时保持好奇和独立思考的人。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达芬奇传》的第二部分就到这里了。谢谢您的阅读,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