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越大,前提是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动力确实也越大。最近这段时间事挺多的,除了每日锻炼和更文属于自己的专属时光,而后就是刚刚过去的中期和即将到来的开题,还有一篇课程论文也临近截稿日期了,还没开始写。
今早刚锻炼完,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小M看着班群的消息愣了神。怎么啦,这态势,肯定不太妙。赶快打开手机看了一下,而后这段话格外的醒目。
预计下周开题,提前准备好开题报告,我定好时间通知,需要收开题报告电子版,每个人准备PPT
又是平地一声惊雷,确实慌了。要是说中期没什么内容,走走形式的话,开题可是来真的了,它关系到我们日后的大论文,这也是和毕业挂钩的。自是不敢懈怠,而且每年还有开题没过的。
越是到这个时候,越是得静下心来,越慌越做不成事,这是长时期积累来的血泪教训。当时吃饭的时候就在想,赶快吃,吃完就回去整吧。另一个声音又出来了,现在知道着急了,之前干嘛去了。
现在着急也没用,反倒更静不下心来,还是照日常的计划行动,每日把该完成的事完成了,不过效率得提高。比如中午睡觉的时间得缩短,不能任由自己睡的昏天暗地,平日做事更得高效,切勿磨叽。
开题其实很早之前就有准备了,只是自己的题目一直在变,内容肯定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这已经是我第四次修改题目了,也是最后一次,在想改也来不及了。题目一改,好多东西又得重新弄,还能怎么样呢?
之前也有想过用之前的那个题目,可对相关内容进行撰写的时候,总觉得有个地方出了问题,应该可以糊弄糊弄过去,既然是个概率问题,还是不冒这个险为好,其实也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一关。
一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确实都沸腾了,同门群里马上就炸了,“裂开”、“疯了”、“来不及了”…更多的其实也就是舒缓当下的焦虑情绪,为接下来更好的沉心做准备打下基础。
虽然一个个紧张兮兮的,可我相信大家都能好好准备,表现出彩。中期答辩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大家确实都准备的非常充分,一个比一个优秀,那我更得加把劲儿了。
每当这种紧张时刻,也是最能激发一个人潜力的。一天24小时,仔细规划一番,还是有好多可做的事儿。早点开题可有一大好处,现在早早弄完了,大论文的具体框架也就出来了,也就可以剩下更多的时间做职业生涯上的考虑。
想考博的就抓紧发核心,联系学校;想考公的,现在就着手准备复习,做题备考;选择工作的,研三就可以出去实习,攒经验值了…这样看来,也就释然了,早弄完早好。
接下来这一个星期也是考验自己的时候了,心态稳住,不慌,按正常的节奏行进,也没必要弄的紧张兮兮的。唯有如此,才能稳中求进,寻的突破。
扯了半天,情绪确实稳定多了,思绪也理的较为明白,这也就是落笔成文带来的魅力。顺带提一下,这篇文章达到1100字的目标,差不多花了35分钟,这确实是我没想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