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们想你了
——写于父亲周年祭日
(2020年4月15日)
爸爸离开我们整整一年,我仍然不敢去翻看相册里的留影。他的离去太突然,脑梗来得猝不及防,病情发展之快更是始料未及,以至于我们都没能好好地道别。或许这就是我最痛的地方。
妈妈总是问我梦见爸爸没有,她是寄希望于爸爸能到我们的梦里再与我们相见,能够跟我们好好地说上话。我只能安慰她说:爸爸肯定在那边过得很好,不希望我们担心他。
是的,爸爸一生都是爱好(爱面子)的人,总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无论是务农、参军、工作,他一直努力地生活着,不愿输于人,不愿被人瞧不起。他最常教导我的一句话就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不能活得窝窝囊囊,不能让人说你这个人没本事!”
我的父母都是农村人,爸爸当兵复原来到城里有了工作,妈妈带着我也来到城里和爸爸挤单身宿舍,妈妈不识字只能在街道工厂做临时工,我到初三前一直是农村户口的“借读生”。小时候生活不富裕但很快乐,爸爸妈妈都很认真地工作、生活,我受他们的熏陶也很认真地学习,虽然不聪明但成绩也还不差。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第一次考了100分,爸爸竟高兴得合不拢嘴,在大街上一把将我举过头顶扛到肩上,非要去给我买好吃的。
这样想来,原来爸爸留给我的记忆,都是这样一些让人回味的画面。
那时妈妈刚从农村把我带出来,因为没见过世面,我很内向、生怯。爸爸第一次带我和妈妈去青山最热闹的红钢城和青山公园玩,他问我想要什么,说:“出来一趟啥也没给你买。”我指着地摊上的小人书说:“就要这个吧。”爸爸小声对妈妈说:“这孩子是不是有点傻,怎么不知道像别的孩子一样要大人买吃的、玩的?”
刚从农村出来的那几年,我还是喜欢爸爸带我和妈妈回新洲老家。那时交通不便,也因为穷,爸爸骑着28式邮电自行车,我坐在前面的横杠上,妈妈坐在后座上,从青山骑到建设乡,然后坐轮渡过江,再从阳逻骑回双柳。有时我坐着坐着要睡着了,他就用下巴上的胡茬子扎我的脸,扎得我痒痒的直想笑,其实他是让我醒,因为那样睡着了很不安全。虽然回一趟老家坐得我屁股和腿都麻木得走不了路,但每次这样的长途跋涉,也是我们一家三口最温暖的时刻。直到后来我上了初中,家里有了钱给妈妈和我各买了一辆自行车,还是这样的路线,我们三个人骑着三辆自行车回老家,我才体会到,爸爸一个人骑车一前一后地带着我们是有多累。
我一直埋怨爸爸,对他不满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在我已经考上青山区的省级重点高中四十九中的情况下,他仍然选择了让我上技校然后参加工作,扼杀了我挑战高考、上大学、当老师的梦想;另一个是在我读书的时候他没能花钱让我学画画或者别的,培养一项特长。其实现在想来,也是家庭条件有限不得已而为之,但也不能说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更没有阻碍我的健康成长。
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家里兄弟姊妹都多,他们又都排行老大,虽然是进了城其实收入微薄,还要补贴两个大家庭。他们的父母相继过世后,爸爸就成了“两家之长”,一一帮衬、张罗弟弟妹妹们成家、盖房、添孩子……两大家的亲戚们过好了,他们才能过上舒坦日子。我总觉得对于农村的亲戚,我的爸爸是撑起的那片天,爸爸就好像一只老母鸡爱着、护着他们,这是他的责任,这种付出和亲情也一直影响着我们。
这让我想起了一段艰辛而快乐的经历——
记得妈妈先后在口罩厂、塑料厂、皮鞋厂做过临时工,中间有因为工厂倒闭没有及时找到一下份工作的空档期。那时正是政府加快城市建设时期,从武钢矿渣厂一辆辆大卡车运送矿渣到各个地方用于修建和拓宽大马路、人行道的路基料。在这些矿渣里,还有很多炼铁炉里残余的废铁渣,如果把这些废铁识别出来回收,又可以进行再利用。当时青山有一大批无业者加入到这样一群捡废铁、卖废铁的队伍中,我妈妈为了补贴家用,也在老乡的带动下加入其中。
但其实这个事情很辛苦,也很危险,还要拿得下面子,民间俗称“捡渣子的”。每天要起很早,赶到事先打探好的倒渣地点,占据有利地形,不等运渣车到达开始倾倒矿渣,一群人就蜂拥而上,稳准狠地识别出较大块的废铁,眼疾手快地将它们占为已有。其实这很危险,很多年轻力壮的不等大卡车停稳就扒到车斗上占据高点,其他人因为无法判断卡车倾倒的准确位置,只能跟在卡车后面跑,一旦卡车倒车和倾倒车斗,如果司机因为没有看到车后的人而预留操作距离,将非常危险。
爸爸多次说过不让妈妈再做这件事,妈妈却说在家也是闲着,捡废铁虽然累那也是一份收入,自己当心一点没事。妈妈倒很希望爸爸周末休息的时候也去帮一下忙,因为她一个人、一辆自行车,即使一天下来能捡很多也运不走,那种一坨一坨的矿渣废铁块相当重。而别的老乡家里孩子多,特别是男孩子都能帮上很大的忙,有时他们的爸爸也会去帮忙。
记得那段日子我的周末和寒暑假,就是跟着妈妈帮她捡废铁、卖废铁,其实我也没帮上多大的忙,可能也是为了赚零花钱。有时因为手脚慢,被其他小伙伴抢先捡到了大块的废铁,还要受妈妈埋怨。有时还认错了,捡到一堆没用的矿渣,根本不含铁。但感觉那段时间我也很快乐,因为捡废铁时的心情就跟寻宝一样,总是有不确定性给人带来惊喜,别的小伙伴发现大块宝贝的时候,我也会跟着一起开心。
以小孩子玩的心态去做这件事,也不会觉得辛苦,虽然假期也不能睡懒觉,但也给了我骑行丈量青山、认识青山的机会,那时最远向东骑去过武东、白玉山,最西沿临江大道去过青山与武昌区界毗邻的月亮湾码头。现在每当看到青山宽阔整洁、四通八达的街道,会感觉特别亲切,因为我曾见证过这些道路的建设。
每次去的时候空车没载东西还不是太累,回来的时候就惨了,死沉的废铁矿石压得自行车完全踩不动,还重心不稳歪歪扭扭,路程远的还有上、下坡路段,累得我直想哭。因为是道路建设的初期,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一辆辆大卡车从身边开过,那种在飞扬的尘土中踽踽独行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就在那时,也让我懂得了妈妈的艰辛和坚韧。
对于这段经历,爸爸给我留下的定格画面是这样的——
爸爸一直觉得让自己的老婆、孩子去做这种捡废铁的事情真的很没面子,也一直在想办法给妈妈找工作。那年夏天,爸爸看妈妈实在辛苦,答应去给我们帮忙,没想到一天下来收获还真不少。卖完废铁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冷饮店,爸爸对我说:“你不是一直想吃冰砖吗?爸爸现在就买给你吃。”于是,我们一家三口灰头土脸地在那里开心地吃着冰砖,有路人投来异样的眼光,爸爸也顾不上面子了,只有满满的幸福,那是我此生吃过最甜最爽的冷饮。
小时候觉得爸爸特别有本事。记得在那栋单身宿舍筒子楼里住着的,都是像爸爸这样拖家带口的复转军职工,大家家庭条件都差不多。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买粮油、电器等生活物资都要凭票购买,一票难求。而我爸爸不知道哪里搞到电视机的票,还不从黑白电视开始过渡,起步就抱回来一台日本进口的彩色电视机。那段时间每天放学回来赶紧做完作业,小伙伴们就都端个小板凳到我们家一起看彩电。那时我就感觉特别自豪,觉得我的爸爸最能干。
爸爸还烧得一手好菜,他从来不怕别人笑话他“一个大男人又买菜、又做饭”,而是乐在其中。只要在餐馆里吃到好吃的菜,他必去跟那个餐馆的厨师套近乎讨教一番,回家再自己琢磨,因此厨艺突飞猛进,即使做家常菜也要讲究色香味俱全,他做的肉丸子、粉蒸肉、红烧肉是我们的最爱。爸爸是个爱热闹的人,喜欢在家张罗请客,也最得意别人夸他做饭好吃,只要家里来了客人,他必然是一大桌拿手好菜地招呼,看着客人吃到光盘,他就开心。
记忆中,只要有人夸爸爸“有本事”、“好手艺”,他就特高兴,总是发出爽朗的笑声。我觉得这也正体现了他性格中的质朴和纯粹。
于我而言,爸爸就是那棵为我遮挡风雨的参天大树,更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导师。
上小学了,我一直没有改掉乡音,也因此我不太爱跟同学说话,怕别人笑我“乡里Y”。一天,爸爸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你要学着说武汉话,以后就算跟爸爸妈妈也不许讲新洲话。”他是在教我“适者生存”的道理,人一定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要学会快速融入你所处的环境。
稍大一点,爸爸还教育我:“一个女孩子要学着打扮自己,而且坐要有坐样、站要有站样,别成天邋邋遢遢不讲究。”他是在教我注重个人形象,举止和衣着都是一个人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组成部分。
爸爸还常说的一句俗语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不能让人瞧不起。”也许我的父母并不懂所谓“女孩要富养”的论调,当然也没有“富养”的条件,但爸爸对我从小灌输的价值观或者说消费观,就是: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会花钱才会赚钱。其实我知道他们是很勤俭节约的,他们在自己身上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但是在吃、穿等生活方面从来不会让我受委屈。记得有一次,两位以“汉口人”自居的远房亲戚来我们家做客,用挑剔的眼光仔细打量着我和我们家的陈设,说:“哟老张,你还蛮会过咧,把姑娘养得跟城里丫一样,把个家里也搞得蛮清爽咧!”
听了这种话虽然让爸爸很受用,他会爽朗地大笑,但爸爸其实最不喜欢别人搞这种阶级划分。每次听到针对城里人、乡里人的言论,他总会立即怼回去:“城里人有什么了不起,这城市还不都是我们这些乡里人建设的!”也许这就是城里人与乡里人之间的心理落差吧,即使城里人的祖辈其实也是乡里人。
爸爸性格中也有耿直和疾恶如仇。工作中他保持着军人的执行力,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但他就是看不惯有些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甚至为了往上爬而打压别人、背后搞小动作。对于这样的做派,他总是最先站出来针锋相对,不给别人留一点情面,他本来嗓门就大,经常搞得人下不来台,因此得罪了一些直管领导。关系好的同事也曾劝过他,他说:“我怕什么,我又没什么渴求。”爸爸一生不愿求人和亏欠人情,因为不善变通和“一根筋”也吃过不少亏,虽然一辈子也没捞到个一官半职,但也活得不卑不亢,活得有骨气,活出了自己的个性。这样的他,让我获得的人生道理是四个字——无欲则刚。
爸爸对我的教育则是绝对的正向、正能量,作为一名老党员和老军人,他总是教育我要踏踏实实工作,政治上要向党靠拢,工作上要有追求、有进步。在他的影响下,我入职第五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工作上一步一个脚印,虽然也走过很多弯路,经历过一些磨练,但也慢慢地成长起来,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逐步成长为一名中层干部。每当我在工作上有困惑和烦恼的时候,爸爸给予我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舞。
爸爸还让我记住人要懂得感恩。我上小学和初中的班主任都对我非常好,特别是小学的苏冰凌老师,知道我们家当时经济条件不好,她经常送给我一些衣服、鞋子,有很多次明显是新的,她却说“因为买小了女儿穿不了”这种善意的谎言,她是为了保护我小小的自尊心。初中的班主任李帼华老师,总是在她能力范围内尽量少收或者免收我的借读费。爸爸非常感激老师们对我们的照顾,除了自己力所能及地帮助老师和学校解决通信方面的问题,还教育我一定要懂得感恩,即使毕业了还让我经常回去看看这些老师。工作上我也有幸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和伯乐领导,爸爸总说:“别人对你的好,要永远记在心里,要做个有良心的人,有机会一定要报恩。”
敬老孝老的言传身教爸爸也做得很好。记忆中,只有我的外婆是唯一陪伴我长大时间最长的祖辈,爸爸经常颔首叹息说我的爷爷奶奶命苦死得早,没有福气享受他这个长子的孝敬,因此他对我的外公外婆特别好。外公生病他忙前忙后照顾,直到病逝送终。外公走后爸爸就把外婆接到身边和我们一起住,他说要把爷爷奶奶没有享到的福都给我外婆。记得外婆曾经对我说过:“你爸爸这个女婿,比我的亲儿子还孝顺。”每年过年、过节,爸爸都会带着我们一起去看望他的舅舅、姨妈,陪他们唠唠家常。其实一些远亲爸爸不去走动也无可厚非,但在他心里装着的还是那份爱老敬老的亲情。可以感受到我爸爸的心,是善良的、柔软的。
生活上,爸爸也是我们最安全的港湾,让我们心安理得地成为“啃老族”。
关于找对象,他的指示是这样的金句:“要找就找个会抽烟、会喝酒的,莫跟老子找个书呆子回来,冇得共同语言。”爸爸永远都是这么豪爽、可爱。从我结婚以后他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我们每个周末带着我的婆婆一起回娘家团聚,他总是周五就开始准备买菜、煨汤,然后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落实:你们想吃什么呀?是煨排骨藕汤呀还是炖鸡汤?什么时候出发呀?到哪儿了?每次都有一大桌子每个人爱吃的菜等着我们。然后他最享受的就是,跟他会喝酒的女婿觥筹交错、海阔天空,看他最宝贝的外孙津津有味地吃光他做的菜。
关于结婚,他说:“早点结,早点生,小丫我们帮你们带。”其实料理我的婚事,爸爸是悲喜交加。后来我才知道,我们结婚那天,爸爸突发胃疾还吐了一口血。那时让我明白,父母对我的爱是如此真真切切。
我怀孕期间,爸爸除了变着法儿地给我弄好吃的,更是主动学起了营养知识。至今我还记得这样的画面:爸爸妈妈听说多吃核桃对宝宝生长发育好,于是两个人每天蹲在楼梯口给我剥核桃,两个人还在那儿比谁剥的核桃完整。
养儿才知父母恩。从葳子出生到上幼儿园一直是我爸爸妈妈照顾带大,那几年时间,眼看着他们老得特别快,头发一下子全白了。爸爸这个外公对葳子的爱真是溢于言表,一见到葳子就笑得合不拢嘴,家里常备的也都是宝贝外孙爱吃的、爱喝的。
等葳子到了入学年龄,我们买商品房、买车,爸爸又是二话没说,主动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甘愿“被啃”。只要是为我们好,他都毫不犹豫倾其所有。
我们一直就是这样淋浴在爸爸爱的阳光下。
前两天收拾房间,有这样两个物件又让我心生思念,潸然泪下。一件是一双长筒靴,那年葳子刚满一岁,孩子小身体弱三天两头生病,除了爸爸妈妈帮忙照顾,我们也吃了不少苦。我的注意力一直都在儿子身上,对自己的穿着什么的也不讲究了,一天爸爸竟然给我买回来一双长筒靴。原来有一次我们一起抱着葳子逛商场,我在一家店铺前看了一眼这种新款靴子和价格就离开了。爸爸却放在了心上,还特意观察大街上别人都穿了什么。他对我说:“现在很流行这种长筒靴的,看你舍不得,我就给你买了,以后一定记住,什么时候都不要委屈自己!”
另一个物件是一幅对联,是爸爸说他最喜欢的一幅对联。自从我因为跟着单位的书法兴趣班开始学书法以后,每年自家的春联都由我来写。我能写春联这件事,最高兴的人是我的爸爸,其实我写得还不够好,但他却发出由衷的感慨:“没想到我家女儿也能写春联了,要知道在过去只有秀才才能写春联,一个湾子里的人都求着秀才给写春联,那是多么有地位、有尊严。”我想正是爸爸的这份自豪和赞赏,成为我坚持学习的动力。
可是,我再也得不到爸爸的关爱,听不到爸爸的表扬了……
回想爸爸与我们的点点滴滴,是那份真切的爱让我有了依靠,是他正确的教育让我健康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谢谢您,爸爸,感谢您的养育之恩!
爸爸,今天写下的是我们与你的告别,愿时间抚平一切。爸爸,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妈妈,让她永远开心。爸爸,愿你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记得想我们的时候一定来我们的梦里相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