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绘本中的种子系列(一)——《吉米种橡树》

绘本中的种子系列(一)——《吉米种橡树》

作者: 青然116 | 来源:发表于2022-01-11 07:47 被阅读0次

    绘本中的种子系列(一)——《吉米种橡树》

    关于梦想,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实现梦想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有人说《吉米种橡树》就是一本关于梦想的绘本,它的封面上写着:

    一部关于梦想的伟大寓言。

    但我建议在进行亲子阅读和师生共读的时候能够让孩子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从而给予这本书更加多元化的解读。我看到许多阅读推广人把这本书定位给了年龄较小的孩子,绘本并不是量身定做的书籍,也不是教育意义的产物,一本好绘本有时候更像是一种艺术品,追求文字,图画,立意三位一体的美感,而对美的欣赏与年龄无关。如果你想读这本书,如果你的大孩子想读这本,如果你的小孩子想读这本书,我愿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些思路:

    一、内容。1、从内容上来说,它的确与梦想的实现有关,但要注意引导孩子关注书中最后一页,那段文字来自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我觉得这是这本书的另外一组关键词,坚持与奉献。大声读一读这段话,你怎么理解吉米的故事,如果你觉得吉米的故事不够真实,那么曾经真实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的特蕾莎修女呢?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友善和付出?如果所有人都做到这两点,世界会不会变得更美好呢?

    2、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前文中出现的“破坏者”——破坏橡树成长的动物与人——在书中的后半段依然会出现,而且他们的“破坏”行为一如既往,没有任何改变,偷橡子的,掰断树枝的,砍伐树木取暖的,没有一个角色纠正自己的破坏行为,而且对它们“屡教不改”的行为书中的语言体现出的是一种客观色彩。怎么可以这样?初读时,我心里一惊。再读的时候,然后结合真正的现实就会明白,梦想也好,生活也罢,挫折与失败如影随形,讥讽与嘲笑形影相随,它们不会因为你某方面的突出或成功就远离你的生活。对待它们要正视与面对,要内心的宽广与坚定,正如书中所说“总有一些成大树,逢秋又把橡果掉”。

    二、结构

    1、这本书采用最常见的顺叙叙事结构,讲了一个吉米与树的故事。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认识到这是一个在挫折中推进成长的故事:首先树的成长充满艰辛,而树的困难也使吉米想要种植橡树的愿望充满了曲折。最后橡树成林,吉米愿望达成,在结构上很圆满。但我读完再次思考,虽然这样的结构让两者的成长相辅相成,但是究竟是吉米成就了橡树还是橡树成就了吉米呢?答案是:橡树已成林,吉米却遍寻不着了。于是结构就这样帮助内容与立意更前一步 ,引导人们思考奉献的意义。

    2、《吉米种橡树》在角色塑造上也采用的也是最常见的第三人称,吉米取代了“他”。但是吉米在全文中一直没有语言,甚至在书的后面消失了。但是这个叫做吉米的男孩,少年,中年男人, 可爱的小老头,却随着他的行为:一次次地种植橡树,照顾橡树 ;他的表情:无论吉米多大年纪,我们总可以看到他充满希望与喜悦的蓝眼睛。如果说角色设计是故事的关键,作者在此书中则利用不断地重复充满希望的表情与眼神“强调”了吉米在读者中的印象。我觉得和真实,鲜活,可信的角色设计相比,这是一种更加充满诗意的表达,孩子从中获得了奉献的,梦想,坚持这些抽象词语的形象化理解。

    三、细节与文字。

    1、阅读策略是在阅读中完成的,尤其是阅读的细节,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画。阅读这本书可以引导孩子初步了解学习“预测”这种阅读策略。橡树在成长初期遇到的破坏都在书中有所暗示,比如角落里显得特别弱小的小松鼠,比如散落分布在大地上的马蹄铁的印迹,我们要让孩子阅读图画,无论孩子多大,引导观察与解读然后预测出故事下一步进展。阅读也需要动脑子,就好像做数学题时,我们总要从给出的条件中推论或证明最后的结果,阅读也需要寻找文字表达中的蛛丝马迹从而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感受力与理解力。

    2、《吉米与橡树》用类似歌谣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故事,中文翻译非常押韵,我想这也是很多阅读推广者把他定位给较小孩子的原因之一吧。朗朗上口很重要,对大孩子来说,利用这种文字的韵律去学着创造属于自己的歌谣,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

    种子,这个词语总让我想起希望与生命。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正如一颗颗小种子,给这些小种子一些梦想,坚持,奉献的滋养,我想他们都会变成一颗颗好种子的。努力吧,一起,无关年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绘本中的种子系列(一)——《吉米种橡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gm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