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目的》是一本小书,却又是一部奇书。教育的目的为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近百年前,这本书就一阵见血地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在如今的社会中,最根本的危机当属教育危机,可以这样说,一个社会堕落的种子就是在教育中埋下的。因为教育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于整个社会的根本。例如,这两天,天津一中学老师对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的音频引发众怒。音频里,女教师声音高亢,冲着学生咆哮:“你妈妈挣多少钱啊?别怪我瞧不起你,某同学妈妈一年挣的比你妈妈50年挣的都多!”如此教育,怎么能不令人忧心?如今社会之中的教育乱像早已比比皆是,不堪入目。
为此,我建议我们应当沉下心来,阅览怀特海的这一本《教育的目的》,这里有教育的初心——“要塑造即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的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16岁和30岁之间发生。训练这种自我发展,最重要应该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所受到的教育。”在这些只言片语间,我们已经被作者的思想所打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教育的阶段等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作者还谈到在教育体制中,如果要避免思想上的僵化,这其实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作者给出了两条戒律:第一,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第二,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的透彻。教授大量的科目,却只是蜻蜓点水地教授一点皮毛,只会造成一些毫不相干的知识的被动接受,不能激起任何思想活力的火花。这本书有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论述,这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理想,如何成为教育的现实,这本书没有空谈,而是给出了方法。
“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波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这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最集中的反映在教材与教学方面,知识的僵化带来的枯燥乏味,正在侵蚀着我们的教育。当然,最理想的教育取决于几个不可获取的因素: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学校外部(临近环境)所赋予的机会,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在这其中,教师的天赋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当然,教师本来又是我们的教育体制的产品,如此一来,教育中的链条如何运作,教育的目的就是这个链条的起点,尤为关键。
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于树木认识树林;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教育的目的》实际上是围绕是对“教育”多层次,多维度的反思,这一切的核心是认清“教育的目的”,如此教育才可能正确的展开。作者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它虔诚地宗教性——谆谆教导我们有责任感和敬畏感,责任来自于我们对事件发生过程的潜在的掌握能力。而敬畏的基础则在于:现在包含着全部的存在。
如何塑造我们这个世界?关键在于如何塑造每一个人?而根本在于教育——我们的教育目的为何?《教育的目的》是一本小书,真正的内容不足一百页,但却是一本奇书,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心阅读,这本身也是一次教育,一次觉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