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文小妖
你见 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 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 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一首《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让扎西拉姆·多多走入了大众的视野。这首看似是写爱情的情诗,其实灵感是来自于莲花生大师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者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收到我慈悲心的护卫。”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莲花生大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是一种顺其缘法的至高境界。而扎西拉姆·多多只是将这份感人至深的关爱融入自己的理解后,用浅显直白的诗句表达出来。
这首《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收录在扎西拉姆·多多的书作《当你途经 我的盛放》中。书中,集结了扎西拉姆·多多的散文以及诗作,全书分为浮世、光阴、出寻、遍觅、觉旅、心程和还有一些途经七个部分。
扎西拉姆·多多是虔诚的佛教徒,是以,从她泰半的诗作里不难看出许多充满灵性的禅悟。每次阅读她的诗作,虽不说全懂,却有一种清凉之感,缓缓流入心扉,使人安闲自在。
记得早年看过余秋雨先生写的关于印度恒河的散文《我拒绝说它美丽》,随着他的笔触而行,只觉得被印度人称为“圣河”的恒河简直就是脏乱差的代言。而在多多的笔下,印度的恒河与余秋雨先生眼里的恒河完全是两个极端。
美与丑,一念之间。余先生只是作为旅人用肉眼去看恒河,他用文字如实记录下自己眼里看到的世界,个人主观情感颇浓,因此,他拒绝说它美丽。而多多是用慧眼去看恒河,她更愿意用自己的双眸去探寻恒河所呈现出来的真、善、美,一如她拥有着一颗真、善、美的心。她眼中的恒河早已越过了外在皮表,渗透内里。站在恒河边的她,从恒河之中看到了人情、世相与生死。彼时,恒河已不仅仅只是一条河流,那是人类生死的起源和归处,也是承载着人类痛苦的化解,通往幸福的希求,更是一种渴望人梵合一的圆满境界。所以,在多多的眼里,恒河是美丽的,也是神圣的。
寻寻觅觅,这些年,多多一直游走在外,以一颗谦卑之心走遍世界上的许多佛教圣地。从尼泊尔、不丹、印度到日本一路走去,许多寺院都留下过她虔诚的足迹,一步一脚印中,她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精神的世外桃源。这份超然与洒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她的人生轨迹并不是局限在工作结婚生子,为欲望而不断挣扎和奋斗之中,她用一种另类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人生,有着自己的精彩。一如她在诗作《红色行李箱》里写道的一样:
我已经不要大房子大汽车大人生
我也没有大理想大方向大结局
你们建立安全感所需要的那些
我通通都没带呢
……
生死由命
渺若微尘
这是何等的洒脱?人欣羡不已。试问,世间能有几人真的能把人生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呢?扎西拉姆·多多却做到了,她以一种“不强求,则能快乐;顺其然,就能圆满”的通达态度活出了自我,这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大智慧。
当我途经扎西拉姆·多多的文字,看见她的盛放,也观得自己的心。我想,这便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圆满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