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个月,在简书看到一篇关于知识付费的爆文《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5000元买的4个教训》,截止今日,已获得阅读量14万,点赞7千+,赞赏100+,还被其他平台大量转载,但是,我认为文章本身的观点并不值得推敲。
知识付费真的如她所说的这么不堪吗?在我看来,问题并不出在“知识付费”身上,而出在作者身上。
例如,作者提到的关于勤奋和没有行动的问题,难道不是因为自己懒惰?选择“一小时建立”、“一周学会”、“快速”、“转折”、“改变”、“命运”之类急功近利的课程,难道不是因为你缺乏目标和判断力吗?
打个比方,1、我因为太懒惰不想看书,2、我买了本烂书。这是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在我看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付费是非常好的选择。
原因如下。
02
首先,知识从来都不是免费的。
读书时上的补习班,听教授的讲座,为减肥而报的瑜伽班,都需要花钱。
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学习形式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很多课程通过上网就可以完成,但这不是免费的理由。
其次,方法比努力重要,时间比金钱重要,知识付费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马克思曾经说:一切价值都可以还原为时间。由此可见时间和效率的重要性,每个人的时间是一样的,但因为使用方法的不同,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这就好比,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导航的我,凭借着不断试错,终于找到那条正前往目的地的道路,而另一个拥有导航的人,则比我更加快速的到达目的地。
无谓的犯错并没有意义。
比起自己在家跟着视频运动,我更愿意花钱请私教监督我,并用科学的运动方法指导我;比起毫无头绪的自学一门新知识,我更愿意花钱请行业的专家给我指出一条明路。
03
吴晓波老师在他的某期节目提到,现代人一天获得的信息,相当于三国时期的人1000天所获得的信息量。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爆炸式增长,各种电视媒体, 网媒,自媒体轮番轰炸,面对鱼龙混杂的内容,普通人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或非最佳的决定。
知识付费可以帮助学习者高效的筛选信息。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前提。
没有目标的人才会去购买那些“一周学会”、“快速”、“转折”、“改变”、“命运”等“鸡汤”课程,选择没有任何针对性,解决了一时焦虑,最后发现不仅浪费了金钱,也浪费了时间。
拿我自己举例,我针对自己的工作需求,购买了PPT制作的教程,因为我的目标是让我在工作汇报时更加出色。
其次,找此领域的大牛老师,有较高认可度的老师指导。
这和学生时代,找名校就读,找优秀教师补课是一个道理,优秀的老师能够让你获取的信息更加系统化,更就容易学会。
例如,学习PPT可以找秋叶老师,互联网营销多关注李叫兽,或者你找到自己更喜欢的作者也都没问题。
老师是你的领路人,后续的成长还需要自己主动进步,这时候就需要依靠自身的勤奋和行动力了。
04
互联网催生了更多职业,风口一年换一个,AR,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等,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好像稍不留神就会错过什么。
李开复说:“人工智能将快速爆发,十年后50%的人类工作将被AI取代。”
这已经不再是那个一门手艺走天下的时代,也不再存在稳定的工作,优胜劣汰是常态,所谓铁饭碗也不再有安全感,时代在进步,知识在迭代,人也必须不断学习,减小被淘汰的可能性。
学习形式也不再局限于线下,而是由线下延伸到了线上,视频课程,付费专栏,有偿问答,社群等等,学习形式呈越来越多样化。
道路不同,目的地是一样,现在早已不是那个只能依靠书本学习的时代。
05
实际上,不管你从何种渠道获取知识,大牛的经验也好,成功人士的思维方式也罢,如果只是看过一遍就放在一旁不管,不行动,不思考,又不勤奋,那知识永远不会成为你的。
把自己想象成一台处理器,任何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输出和思考,最后输出的总结才能真正成为你的知识,为你所用。
警惕那些“只要。。。,就能。。。”,“快速”,“一周改变。。。”之类的课程,这类文章大多在利用你的情绪和焦虑感赚快钱。
不要想着一口吃成大胖子,养成主动学习,快速适应,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起知识的堆砌要重要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