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有弱点的,不同阶段不同性格不同出身,谁都逃不脱人性之弱点的困扰:懈怠,忽易,急躁,嫉妒,愤恨,贪欲,傲慢,吝啬,无时无刻不涣散我们的意志,破坏我们的关系;有意思的是,人又有向善向美之心,于是圣人训诫,便有了存在的价值。
阳明先生给弟弟的信中说:
“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故凡一毫私欲之萌,只责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听一毫客气之动,只责此志不立,即客气便消除。”
什么意思?
君子立志贵在专一,在收视返听上用功夫,目不斜视,耳不旁听,做到心无旁骛,像猫捕老鼠、母鸡孵小鸡那样聚精会神,凝神定气。如果能做到一心不乱,则志向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旦内心萌发私欲,由于内心清明,立刻就能察觉。心体上无丝毫挂碍,自然容不得一点私念留滞,就像眼睛里容不得一点儿灰尘一样。有一点儿私欲萌发,就提高警惕,反思自己志向是否坚定,那么私欲自然消退。如果此心被外境有丝毫扰动而不能自主,同样反思自己志向有无动摇,那么客气便会消除。
“或怠心生,责此志,即不怠;忽心生,责此志,即不忽;燥心生,责此志,即不燥;妒心生,责此志,即不妒;忿心生,责此志,即不忿;贪心生,责此志,即不贪;傲心生,责此志,即不傲;吝心生,责此志,即不吝。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故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魍魉潜消也”。
阳明先生教导弟弟用“反思志向”法,将人从人性的弱点中拉回。
生了懈怠之心,反思自己志向,就不会懈怠;生了忽易之心,反思自己志向,就不会忽易;生了急躁之心,反思自己志向,就不会急躁;生了嫉妒之心,反思自己志向,就不会嫉妒;生了愤恨之心,反思自己志向,就不会愤恨,生了贪欲之心,反思自己志向,就不会贪欲;生了傲慢之心,反思自己志向,就不会傲慢;生了吝啬之心,反思自己志向,就不会吝啬。
当然,阳明先生希望弟弟也如他一样,立成圣成贤之大志向,而不是世俗的欲望目标。唯有立圣人之志,才有可能克服人性的弱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