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相观而善

相观而善

作者: 杯水无言 | 来源:发表于2020-12-06 12:46 被阅读0次

《金色的鱼钩》课堂观察

2020年12月6日非常荣幸地走进了唐老师的学共体课堂——《金色的鱼钩》,对于迷茫的我而言真是柳暗花明,会后又聆听了丛老师的精彩点评,更是拨云见日,让我对学共体的课堂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给予了我更多前行的力量。

一、会学习的学生

本节课最让我震撼的就是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他们特别会学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学习——批注充分

依据学情提出挑战性问题“老班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孩子们开始带着问题反复读文,不断地和文本进行对话,批注得特别充分,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关键词,简单地用关键词来书写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大段文字的描述,可见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极高的,都能独立阅读、深刻思考、认真批注,自主学习真实发生。

保证孩子的自主学习权是课堂的关键之关键:确保自主学习时间,使之充分学、坚持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之能学、会学;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使之想学、乐学。只有充分自主学习后,学生才有所收获,有所思考,接下来的交流才有实效性。

2.合作学习——观点分享

四人一组展开交流,孩子们参与发言特别积极,交流的声音不大,在柔声细语中展开,一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其他三名同学听得特别认真,而且一边听一边补充和修正自己的理解。同伴间彼此尊重,认真倾听,不会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说错了也在尊重的前提下委婉地进行适当地补充。组内成员人人都发言了,都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一个都不能少”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3.汇报分享——思维碰撞

《学记》指出“相观而善之谓摩”,提倡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学习,彼此取长补短,发挥集体的作用,具有差异性的学生个体相互碰撞与激荡,产生交流与对话。“相观”,弥补学生个体的不足,丰富其经验;思维的碰撞与激荡,激发出新问题和新方法,从而拓展各自的发展空间,并真正实现人格发展之“善”。

在唐老师这节课课上,“相观而善”得到了充分体现,当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成员在文本阅读中穿梭,思考同伴的观点,和文本对话,和同伴对话,小脑袋瓜高速旋转,品析人物形象,聆听他人观点的同时,不断内化自己的思考,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思维的碰撞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二、敢放手的老师

1.“敢”源于对学科的深刻理解;

唐老师为何敢这样放手,最重要的是源于她对语文学科的深刻理解,对《金色的鱼钩》这一课,这一文体的深刻理解。无论学生如何汇报,她总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倾听中及时串联孩子的观点,提取和抓住关键信息,不偏离主题,不旁逸斜出。我曾一度迷惑课堂上全是孩子的表达感悟,曾经那些声情并茂地朗读怎么办?丛老师的话给了我极大的思考!我们的语文课,要回归理性思考,去除那些“无病呻吟”“一厢情愿”的形式化的朗读,要从儿童立场出发,指向品析语言,指向学生思维,朗读也是当其可时自然“发声”。

2.“敢”源于对学生的高度信任;

我们要始终相信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是独立的个体,是鲜活的生命,我们要去唤醒和激励孩子的学习潜能,把“学习”的事交给孩子自己,让他自己先试试与文本对话,然后合作研究研究和同伴对话,再然后老师对方法作出一些必要的“点拨”和老师对话,最终让孩子自己完成学习提升和自己对话。

唐老师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孩子,然后在孩子迷茫时唤醒他们,在孩子困惑时激励他们,在孩子受挫时呵护他们,在孩子成长进步时欣赏他们,当孩子不知所踪时,唐老师提示孩子关注三次神态描写,这就够了。

3.“敢”源于对课堂的充分尊重;

课堂不是老师的私人空间,这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由师生共同经营,打造“润泽”的教室,让孩子在宽松、自由、无压力、彼此尊重的课堂里愉快地学习。唐老师的课堂是舒服的,课堂是学生的,是老师的,是我们大家的,人人都有话语权,孩子们整节课都在宽松的氛围里思考、学习,表达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反思我们的课堂:如果孩子们处在一种焦虑和不安中上课,对话怎么可能发生,孩子们每说一句话都在心底里猜测“这个答案是老师想要的吗?我这样说老师会不高兴吗?同学会耻笑我吗?”还有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如此种种的课堂,孩子无法深度学习。

三、长出来的板书

原来备课时,我曾认认真真预设板书,然后在学共体的课堂里,“板书是长出来的”,是在师生共同经历学习过程中“长”出来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的声音都值得尊重,黑板上“长”满了孩子们的思考。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舍己为人,忠于职守,关心同志……聚焦孩子的思考,用板书点亮思维。

“一个都不能少”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强调了生命的独特性,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我们尊重,需要精耕细作、耐心等待、慢慢欣赏,方能收获硕果。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有树的美,花有花的香,万物各成其美,人作为万物之灵,更是如此。人民教师当为每一个生命动情,让每一个孩子孩子都绽放最美的自己,为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创造好的环境,教育只有回归生命,回归本真,才会绽放光彩。

相关文章

  • 相观而善

    《金色的鱼钩》课堂观察 2020年12月6日非常荣幸地走进了唐老师的学共体课堂——《金色的鱼钩》,对于迷茫的我而言...

  • 相观而善

    河南长垣 朱利民(2019.3.12) 自上周二王雪萍主任开过书法考试会后,我俩便随即商议如何实操,最后决...

  • 相观而善(木人)

    今天看到“口诛笔伐”与“恕我直言”,大脑就翻江倒海了,总想写点什么。 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人言可畏、笔可杀人...

  • 相观而善之谓摩

    《学记》指出,“相观而善之谓摩”,提倡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学习,彼此取长补短,发挥集体的作用。认为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原...

  • 相观而善之谓摩-20181215

    1.诵读经典《大学》1遍。 2. 儒学心印《中庸》77页 第3遍。 3.晨练太极30分钟。 今日感悟: 快乐的...

  • 《学记》中的“摩”

    "摩"就是"相观而善"的原则。《学记》强调师友之间的切磋琢磨,互相取长补短,在集体的研讨、争鸣、竞争中借助...

  • 12.6

    瞻前而顾后兮, 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 孰非善而可服? 阽(diàn)余身而危死兮, 览余初其犹未悔。...

  • 西方极乐净土世界:图片小集,经文摘录,及优美念诵

    有祖师大德依《观无量寿经》修观。工夫益深,而渐渐得观净土殊曼之相,作于画布,而有西方极乐世界图。净土二祖善导大师即...

  • 相观而善之谓摩——读《学记》其三

    《学记》指出,“相观而善之谓摩”,提倡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学习,彼此取长补短,发挥集体的作用。认为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原...

  • 大学之法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观而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jo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