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相观而善之谓摩

相观而善之谓摩

作者: 幸福的味道伊利酸奶 | 来源:发表于2021-10-15 07:40 被阅读0次

    《学记》指出,“相观而善之谓摩”,提倡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学习,彼此取长补短,发挥集体的作用。认为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相观而善”体现了对话教学的思想。交流与对话是一种课堂学习方式,具有差异性的学生个体相互碰撞与激荡,就会产生交流与对话。“相观”,可以弥补学生个体的不足,丰富其经验;思维的碰撞与激荡,还会激发出新问题和新方法,从而拓展各自的发展空间,并真正实现人格发展之“善”。“相观而善”是将学生之间的差异当做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学记》指出,教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形成学生发展的差异,是因为每个学生“心之莫同”。教学就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优势个性的发展,弥补其缺陷与不足,即所谓“长善救失”。“相观而善”正是对个体差异这一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学生的社会性品格也只能在群体中,在与他人交流沟通中形成。教学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手段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使其学会与人沟通及交流,学会接纳他人并将自我融入社会之中。来自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表明,行为、个体和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相观而善”正是将学生个体置于这一系统之中,每一个体都可以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进行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创造性行为的一个主要来源。通过相互观摩和对榜样的观察学习,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学业修养,并实现创造性的超越。相反的,《学记》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认为学生孤立地学习就不利于扩大知识面,不利于养成健全的人格,并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个体知识的获得不能仅靠学习书本知识。学生孤立地沉浸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即使有所体会与感悟,但也只是局限于个人的一孔之见,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孤陋寡闻”。因此,古人强调“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要通过广泛的游学,扩大知识面,增长见闻,并在游学的过程中结识朋友,将自己融入社会之中,形成社会实践能力。同样,个体人格品质的养成也需要在与人交往与沟通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尤其是人之社会性品质更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学习中得到培养。“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品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就要求学习者将自身置于与他人的关系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如何接纳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人际关系智能,这种智能的核心,是留意他人差别的能力,特别是观察他人的情绪、性格、动机、意向的能力。而要发展这种智能,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性学习。如果个体总是“独学而无友”,那么,他的人际关系智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其人格品质也就不能得到丰满与完善。《学记》指出,只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乐友”的关系,才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记》言之:“三年视敬业乐群”,“乐其友而信其道”。“乐群”、“乐其友”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乐于交友,又要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彼此融洽相处,和谐共进。处于“乐群”、“乐友”的和谐状态中,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愉快的积极情绪,才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学习。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相互之间才能看到彼此的优点和缺点,并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记》亦云“七年视论学取友”,“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认为学习者如果交上好朋友,互相恪守信念,将来离开了师友,学业也不会倒退。孔子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思想,《学记》则指出“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19.01.17《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观而善之谓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ip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