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3年5月间的月圆日(大约2500年前),太子在古迦毗罗衞国,今天尼泊尔和印度交界处的“蓝毗尼花园”诞生了(那时尼泊尔与印度的疆界划分没有那么明确),父亲是释迦族的浄饭王,家族姓乔逹摩。在出生后的第五天,他被取名为“悉逹多”,意为一切愿成。第七天,生母摩耶夫人去世,由波阇波提乔逹弥姨妈收养他。16岁,悉逹多与同龄的堂妹耶输陀罗完婚,在随后将近13年的生活中,他享尽人间荣华富贵。
29岁,悉逹多抛弃王位出家了,穿过阿那姆河,在岸边他剃除了须发,这是一个风华正茂,享受着人间荣华富贵之人的出家。通过6年的苦行,悉逹多遍修印度诸法,最后他从自己的修习实践中,彻底认识到自我折磨的苦修与道无益。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永远放弃了极端的苦行。在恒河边,悉逹多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乳酪后渡过恒河来到菩提树下,根据释迦如来膺化史集的记载,他在六天之内,先得四禅八定,再得意生身,而后一夜之间陆续证得六神通(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第七天的凌晨,抬头看到天上的明星而悟道,时年35岁。成道后,他被称为“成就者、”“觉悟者”,从事教育49年,宣说的法教已普及于世界各地。现世“佛陀”一词均是对他的代称。
佛陀的伟大在于他发现了每一个众生其本性都是清静的,具备了这个理解,所有的众生都有能力自我解脱。所以证悟的佛陀并不就此终身隐退,他不顾教导与理解有多困难,反而以无比的慈悲心与一切众生分享他突破的发现。他设计了具有百千万种方法的道路,从单纯的敬香、盘坐、观呼吸,一直到复雑的观想、禅定等方法。甚至更进一步地对众人指出证悟心的真实面貌,因而让每一个人都能突破痛苦的循环。这才是他超凡的力量。
备注:
上文提到佛陀放弃苦行在恒河边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乳酪,他因为得到了营养,恢复了体力,才睹明星而悟道。这一段非常重要,没有健康的身体,是很难修道与无法证道的,这是一个事实。这个观点来自于南懐瑾《如何修证佛法》一书的第一讲。我个人认同这一观点并且补充一点,修道不光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福德和健康的心智,缺少福德和缺乏健康的心智同様无法修道与证道。如果你的生活非常好,生命中从不会出现任何突发事件撃碎你的世界观、价值观,没有任何事情把你唤醒;如果你从不会对现有的世界有任何懐疑,认可现有的一切;
如果你每天忙着体会不同的人生,认为轮回很精彩而沉溺其中,认为苦本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人生的要素;如果你对证悟缺乏向往,也不曾想更深入一点的了解佛法,即使偶尔念头闪过很快便被纷乱的生活湮没;如果你崇敬那些不值得崇敬的人,赞叹那些不究竟的世俗智慧;如果你满足与看书学习佛法而不是找个老师,认为凭借自己的智慧足以理解佛法;如果你不认为自己需要老师,也不会遇到真正的老师;如果你遇到真正的老师你也不会喜欢,因为他不是那种会满足你“自我”的人,你不会生起勇气和这様的老师相处;如果你会认为佛法膺该是免费的;如果不会有人告诉你,修行人的衣服是否破旧与修证不存在任何必然关系;如果只会以表象来做判断;如果你只关心老师是否具德,而从不关心自己是否是具器,会要求老师如何杰出,自己却不需努力;如果你非常没有时间,因为你的时间都用来做那些你认为比佛法更重要的事情;如果从不认为自己是自私的,一切动机如自己内心描述的那様美丽;如果你没有胆量面对真实的自己;如果你会以错误的动机修行佛法,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毫无意识,甚至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自己其实根本不想出离。如果你们有这些“如果”,那是因为缺乏福德。
最后请记住,佛陀设计的一切修行方法是爲了帮助众生突破痛苦的循环,而不是追求任何愉悦的境界或世间短暂的福报或与鬼神的交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