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早上打太极拳的老人跟晚上跳广场舞的老人是不是一伙人?路过公园的时候不禁会想到这个问题。人们要求他人表现好品行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也能按照这个要求行事?“虚伪”是形容怎样的人呢?可能日常生活中不会遇到用这么严格的标准评判人的情况,所以讨论这件事也没有什么意义。我总是在想自己是否是虚伪的人,对人虽然礼貌,但是心里并没有关心人的热情。有时互相关心和理解的人们,反而会更容易互相伤害,所以说,距离产生美。我不干涉别人的行为的时候,就能保持冷静,心情平静地对待他,如果真的觉得这个人对我重要,可能就会想要干涉他的行为,进而就会产生伤害。尽量不跟人建立深入的关系,就不会让自己丑陋的想法暴露出来。有人说信仰依据的是虔诚,我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信仰依据的是合理的原则。我却发现,不论自称信仰了多么久,人的不完美还是会轻而易举地暴露无遗,所以我迟迟不能走进真正的“信仰”之中。原来有信仰的人跟常人无异,而且有时比常人还“低等”。这种想法总是让人不寒而栗,信仰是带给人希望的东西,但希望又总是跟失望和绝望紧密相连,干脆什么都不要会比较好一点。
像是过河一样,在岸边的人,跟在水中的人,还有快到对岸的人,都属于同一类人,只有过到对岸的人是真正站在了完全不同的境界。
既然如此,大多数人肯定会选择站在岸边。
既然不能遵守所谓的高高在上的“原则”,就没必要要求自己,要求别人,那样只会破坏“希望”的美丽面纱。有些人的信仰就像这层不堪一击的面纱,就像衣服一样可穿可脱,方便的时候穿上便可以,不方便的时候脱下就好了,如果是这样,还不如先认清自己是怎样的人,再决定要不要接受信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