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愚公

作者: 胖艺 | 来源:发表于2018-03-10 14:09 被阅读66次

    hello,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聊一篇中学课文,叫《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我们对《愚公移山》的故事应该都不陌生——这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特别是愚公反问智叟的那一句话,相信很多同学还能背出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问得智叟只能是“亡以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怼不回去了。这样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而《愚公移山》说的真是这么一个关于“恒心与毅力”的故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回到《愚公移山》的出处:《列子·汤问》篇。

    首先,按照通行的说法,《列子》又名《冲虚经》、《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在唐代时,《冲虚真经》与《道德经》、《庄子》、《文字》并列为道教四部经典。)道家讲究“无为而无不为”,列子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人应摆脱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列子》中又怎么会有这么一篇劝人努力坚持,做一个“愚公”的故事呢?这岂不是和“无为”相背离吗?

    再看《汤问》。《汤问》一篇有十六个部分,《愚公移山》为第二部分。《汤问》记载了诸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借由殷汤与夏革的对话开篇。我们看看殷汤向夏革问了什么样的问题:

    “古初有物乎?”——“太古之初有物存在吗?”

    “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那么天地八方有极限和穷尽吗?”

    “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事物有大小吗?有长短吗?有同异吗?”

    从这几个问题,我们不难看出殷汤对世界是怀着多么大的好奇心。正是借着殷汤与夏革的对话,《汤问》畅谈时空的无极无尽,万物之繁冗驳杂,说明自然界的生息变幻以及人世的寿夭祸福都是无所待而成,无所待而灭,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

    而《愚公移山》里,对于“移山”,愚公的时间观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与智叟的“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做事的时间观念尺度不同,所表现的行为就不一样。而类似愚公与智叟这种对比,其实我们也是非常熟悉的,例如《庄子·逍遥游》里,小年与大年的对比——“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由于认知时间的尺度不同,导致了“小知”不及“大知”,做事也自然不同。

    聊到这,不禁想到之前很多说中年职场危机,三四十岁的人在职场被抛弃的帖子,想到之前面试过的一些三十多岁的同学,每隔一两年就换工作,有“想轻松的”、“不想学的”、“想学不行动的”、“行动不思考的”。人的工作时间少说也有三四十年,甚至终身工作,三十来岁也只是三分之一不到。为他们捏把汗,也给自己一个警醒,我们需要用一个至少四十年的尺度来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

    还有那些来去匆匆的人,请慢慢并谨慎地做事并且彻底地完成它。当你在做某事时,一旦你想要快,就表示你不在关心它,而是想要去做别的事。人这一辈子,时间很短,幻觉很长。愿你被岁月善待,也愿你善待岁月。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再见。


    禅定

    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拥有全部时间的话,时光确实从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将我死去的哪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全部时间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近期刷屏的小学生写的作文《沙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误解的愚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gv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