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大学,妹妹妹夫一下子松懈下来,一天到晚沉迷打麻将。关门闭窗,烟熏火燎,空气污浊。他俩总是干咳,肤色也不好。一聊起少打麻将,他俩就反驳,不打麻将干啥子嘛。同学儿子,放假在家,晚上睡得晚,中午才起床,同学夫妇俩为此内心烦躁,还没准备好如何与二十岁儿子交流。
李老师,我太极拳启蒙老师,严重的尾椎骨增生,医生强烈手术,否者瘫痪。她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近20年坚持太极拳,65岁她仍然轻松一字马 。坚持太极拳2年的老张,大腹便便的肚子不见了,一副结实健康的体型。同样爱好太极拳的杨姐蒋老师夫妇,神采奕奕。太极高手尉姐,一招一式都是我顶礼膜拜的终极目标。因为太极我们有缘相识,并得到他们毫无保留,手把手的传授纠正套路招式。
曾经的我,也浪费过生命,经历过逮住机会就打麻将,吃喝玩乐熬夜追剧。心宽体胖肤蜡黄,神乱气瘀总浮躁。整天都觉得头脑不清醒,神情恍惚,反应慢,总惦记电视麻将和睡觉。入住双水岸,觉得不应该这样迷茫生活方式,应该做点什么。2016年7月起,以李老师为榜样,坚持、坚持、坚持不懈的努力,一直跟在李老师身后模仿了八段锦,杨氏24.32.42.48,即便出差旅游也坚持练习,现在放着口令音乐能够独立完成上述套路。期间,杨姐蒋老师纠正过动作,点拨过动作要领。
尉姐,可能都是北方呆过的原因吧!我俩从不认识到打拳短暂的相识,虽相距千里,相同的兴趣爱好感觉神交已久。有她的榜样和鼓励支持帮助,增添我打拳的信心,信心有了,自然而然增强了斗志。
早几个月前,尉姐微信相约要来成都教我打陈氏28,我以为说说而已,元旦节前两天,回到成都看儿子的她,主动联系要教我,当然咯已有兴趣爱好的我欣喜若狂。李老师也提醒我,要抓住难得机会向高手学习。
我瞪眼惊奇得看尉姐示范,那个眼花缭乱,晕乎乎,羡慕的份儿,口水都流出来了。尉姐居然迎难而上,讲要教会我。妈呀!吓死宝宝了。自己觉得学会它是多么遥远的事,啥时候才能实现啦!老师都不嫌弃我,上,学就学。不怕笨,只要不懒,多练几遍,就会有进步。
前三个动作,学了三个半天,都不得要领。但我俩相信,只要有量的积累,就会有质变的。每天先跟尉姐练三四遍整个套路,有整体意识,再接到练分解套路,学新的,练旧的,最后再打两遍全套。入睡前,躺在床上用意念打学过的套路。早上睁眼第一件事,一边看录像一边再打一遍。原以为特别难的事情,估计一个月都完成不了的套路,仅仅10天就记住了。当然,接下来是抓细节啰,期待儿子回家录像一遍后,与刚学前录像对比,非常有成就感的那一刻。
53岁的尉姐,内蒙包头人,爱生活,乐助人,正能量,求上进,有计划,勤学习,有毅力。阅历经历丰富,不向困难低头。有规划,不荒废时光,不虚度光阴,清楚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一直在充实自己,让自己保持努力状态之中。不像有些人,无病呻吟,把懒惰做为挡箭牌,无所事事,自我安慰。她要处理好单位的事,安排好家里的事,乐于助人,帮助师傅武馆顺利进展亲力亲为,还要为还给丈夫治病欠下的债去额外打工挣钱。因为她做了很多事,很拼,很充实,反而有种踏实的感觉,也就不怨天尤人。因为有太极拳_传统中华文化这一兴趣爱好,以拳交友,以拳会友,也就不孤闭自封,神情抑郁。看着她咧嘴常呵呵笑,看的人烦恼都九霄云外了。
舒服使人麻木,别再把舒服留在身体里,别再把痛苦留给灵魂,努力从来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日积月累的习惯。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时候,赶紧行动吧!别做思想巨人,行动上矮子。你得先上路,才能找到方向。想要生活变得更好,就要付出更多,你想要得到你从未得到过的东西,你就要付出你从未付出过的努力。
只要去做,必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