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专家招待所的前世今生

专家招待所的前世今生

作者: 696b477cccd9 | 来源:发表于2019-05-24 19:17 被阅读0次

    改建后的专家招待所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原苏联援华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大冶冶炼厂,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常有苏联专家来厂指导工作,为此在新下陆东村的核心地段,修建了一栋欧式的二层建筑物——专家招待所。招待所东西走向,西头是上下两层圆弧形会议室,窗框是上弧下长方造型,双层玻璃窗带纱窗。大门朝南,由四根粗大圆柱支撑的雨棚特显气派。进门左边是会议室、右边是楼梯,过了楼梯,中间是走廊、两边是带卫生间的客房,二楼与之相同,楼内为水磨石地面。楼梯直通平面屋顶,有一圈铁制围栏,制作考究,还安放了桌椅和遮阳伞,供客人们夏天乘凉观景,颇有现代五星级酒店露台的风格。

    原专家招待所大门

    整个招待所被红砖院墙围住,坐落在一大片树林之中,北面是松树林,林子西头有一条红砖修砌的台阶小道,下坡后是大院的北后门,出门就是通往黄石的大马路;南面是桃树林,也有李子和梨树。院子的大门在西头,正对马路,是两扇木门,其中一扇还开一小门供人进出,进院后水泥地面和招待所相连,汽车可直接开进来。

    招待所建成后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安排苏联专家食宿,二是上级领导和知名人士来厂视察指导工作休息或食宿,三是召开一些高规格的会议。当然那时学习苏联老大哥,每个周末都要举办舞会,所长老江头把门特别严,一般人难以进去。

    50年代末苏联专家与厂领导

    1960年4月经过两年建设,大冶冶炼厂就要点火投产,从白银冶炼厂过来的苏联专家组长马歇契夫,和原来一直在厂里的专家库尔基等一起现场指导,直至反射炉炼出第一炉冰铜、转炉炼出第一炉粗铜后才相继离厂,在此期间一直在专家招待所食宿。

    董必武来厂视察

    60年10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来冶炼厂视察,看了现场后在招待所稍作休息,得知不久前赤马山矿发生矿难时,一名叫王英华的矿工舍身救人的英勇事迹,返回黄石海观山宾馆,夜里占诗一首:“勤劳困苦旧生涯,卒岁难望一饭奢。革命终于民作主,翻身始以矿为家。赴汤蹈火原无谓,舍己救人信可嘉。赤马山前铜表立,标兵名合是英华”。后又亲笔题词派人送到厂里,题词镌刻在赤马山矿立的纪念碑上。

    陈毅来厂视察

    61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来厂视察,他从黄石先去的龙角山矿,然后到的熔炼车间。陈老总从下车就一直抬头看反射炉128米高的烟囱(据说当时是亚洲第二中国第一),看了好一会才和迎接他的厂负责人握手。陈老总来到冶炼炉前观看生产流程,还向旁边的工人们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当年好不容易准备了几包“熊猫”牌特供香烟,谁知陈老总已经戒烟了。

    笔者与关伯伯近照

    据时任厂办主任,一直陪同始终的关延长老人回忆:“董老和蔼可亲,虽居高位却是低调之人,了解问题仔细,有文人儒雅之风;而陈帅性格豪爽,说话风趣,提问题切中要害,军人气质更盛;两人都有很强的亲民感”。现已九旬的关伯伯还说:“58年9月毛主席视察大冶铁矿后去大冶钢厂,途径下陆,由他和时任厂组织部长的张凯,负责新下陆这一线的安全工作。因冶炼厂刚开始建设,百废待兴,所以没有停留”。他俩亲眼看见主席和一女记者,坐在轿车后排,谈笑风生。

    63年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之一的葛振林来厂,就在招待所会议室作的英雄事迹报告,他一口浓郁的河北中部口音,乐观、豁达爱说笑。厂子弟小学派代表参加,当时厂领导子弟大都去了,还给英雄献红领巾。报告完后一帮小屁孩,围着英雄请他讲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并同葛振林合影。

    连环画狼牙山五壮士

    60年、65年新中国冶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时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的吕东,两次来厂实地调查,指导工作,在招待所的座谈会上说:大冶厂选址不错,掉进铜窝里了。83年,有色公司由冶金部划归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管理,时任总经理的费子文来公司视察;91年时任副总经理的吴建常来公司检查工作。

    华罗庚来厂推广优选法

    72年六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冶炼厂推广“优选法”,解决冶炼炉温的最佳温度控制。华老当年已过五旬,慈眉善目圆脸庞,戴一付眼镜,左腿残疾挂一拐杖,走路时先左腿画一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来厂后由主要负责人赵宽铭等一行陪同,赵书记在战争年代伤了右腿,享受国家“二等甲级残废军人”荣誉,两人拖着残疾的腿在众人的簇拥下并排走进俱乐部。华老作“优选法”学术报告,他在厂期间和所带的学生,在专家招待所食宿多日。

    专家招待所周末举办舞会有时现场演奏,乐手是各单位乐器爱好者,我的小学老师林家华就吹黑管,每到星期六吃完晚饭后,他就吹个飞机头,穿一双锃亮的尖头黑皮鞋,从我家对面的61栋宿舍去招待所。舞厅有茶点供应,职工医院的几个阿姨,人长的漂亮,舞也跳的好,还有一位阿姨嘴巴较大,演唱的印尼歌曲《宝贝》特别动听,一些孩子就在舞池中跑来跑去。那时参加舞会的大都是领导干部,他们带头跳交际舞,赵伯伯就跳得很好,梁伯伯和王阿姨夫妇也去。宋协勇叔叔,人长的英俊潇洒,他夫人李尚珍阿姨,无论是身材模样还是气质,不愧是当时的厂花,交际舞跳的好,若有苏联专家参加舞会总是请她。两位老人最近几年住在北京西山大女儿的庄园,我去年和今年在京期间,都带老伴和孙女去看望二老,现在八十多岁的李阿姨和如今的秦怡都有一比。今年六月初去看望时,在他们家遇见宋涛的一位朋友,问我是什么关系,我说:“是我喊了六十年的叔叔和阿姨啊!”

    笔者与九旬宋叔

    67年下半年“文革”进入抢枪武斗时期,冶炼厂“钢一司”成立了“民兵加强连”接管厂武装部,将其枪支弹药移至专家招待所,还成立了“四反突击队”,都以招待所为据点直至68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好端端的一个招待所被搞得乌烟瘴气,楼顶上架着一挺“马克辛”水重机枪,大门口每天都有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站岗。“四反突击队”经常把一些“走资派”和“地富反坏右”分子抓来审讯,他们还动手打人,晚上常听到被打人的叫喊声,一个女队长还专爱打“走资派”的耳光。前文《曾经的俱乐部》中所描述的,王锐被关铁笼子,开始在厂办公室后来就移到这里。

    68年夏天,灼热的太阳把地面晒得发烫,因为要去厂区黄板桥旁的游泳池游泳,我打着赤脚只穿一短裤从家出来,沿着招待所西边院墙的马路,刚上坡,看见一辆“跃进”牌嘎斯车,从粮店方向,上坡左转开向招待所大门。站岗的王陀子见是八中学生,就赶紧把两扇门打开。他们径直把车开了进去说:“快把门关上,后面有人追我们”。王刚关上大门就见一辆美式吉普在前,后面紧跟一辆十轮大卡车开来,车上站着十几个扎着武装带,手持冲锋枪的男女学生,卡车顶棚上架着一挺轻机枪,驾驶室两边踏板上各站一个抓着车门手持驳壳枪的人。王陀子见状大声喊道:“站住!”见车没停,他举起冲锋枪照天打了一梭子,子弹把门前的松树枝打的哗哗直掉。枪响后两车急刹停在路中间,这帮学生就像训练有素的军人一样,从车上跳了下来就地持枪卧倒,可能是马路太烫吧,不一会他们又弯腰跑到路两边的房檐下趴着。而吉普车下来的两个人对王说:“你们的人抢了我们一辆嘎斯车,我们是来要车的”。原来是八中几个学生在市里看见一辆车,门没有锁,就上去把钥匙座拧开,短路发动开回来。哪知道是“钢六中”学生刚抢的车,惹恼了“六爷、六奶”们岂不是虎口拔牙!八十年代与我同在劳动公司的一位女同事,当时就背着枪在现场,我老开玩笑叫她“六奶奶”。当年亏的是八中那个学生车开的好才没有被追上,否则还真够他们“喝上一壶”了。那天楼顶上的重机枪,一人扶弹夹一人对下瞄准,六中学生见状也不敢来硬的,所以进去几个人谈判,我也就走了。

    67年,军代表进驻大冶冶炼厂,专家招待所被部队接管,一般人也进不去了。第二年桃子熟了,走在围墙外,微风袭来,阵阵桃香,个个垂涎欲滴。国庆召集我们几个小伙伴商量,决定“深入虎穴”偷桃。一天中午趁大人们午睡,我们从南院纷纷爬上墙头,看看四周无人便接二连三跳了下去,跑到树下摘了起来,那时没有塑料袋,就把背心扎在腰里往怀里放,根本顾不上痒。正摘着,突然一声大喊:“干什么的!”只见一个当兵的提着一只步枪跑来过了,吓得我们是“魂飞魄散”,顿时“作鸟兽散”一个比一个跑得快,两米高的院墙脚一蹬手一扒就翻了过去,搁在平时都是撅着屁股爬半天才上得去。事后个个得瑟:我如何如何跑的快,还是国庆水平高说:“什么叫狗急跳墙?今天咱们个个都是啊!”还真是的:人到了最危机的时候,体能可以发挥到极致!

    73年冶炼厂更名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专家招待所也改名为公司“第一招待所”。随后将南边桃树林砍伐平整,盖了一栋五层的公司办公楼,民间戏称“总统府”。

    那些年“一招”因床位有限基本不对外,只安排公司招待科接待的重要客人食宿。八一年我结婚时,因当过一招大厨儿子的班主任,所以在那里办了两桌,宴请同学和朋友。八四年我们劳动公司水泥厂扩建,请“华南理工大”的王天頔教授当顾问,是我和单位小车司机由贤去武汉南湖机场接来的,因为是北京吉普,由贤还担心进不了机场。回公司后一招不安排住宿,没有办法我直接找了时任有色公司一把手的张月亭书记,他打了个电话不仅安排了住宿,还派了小车库的一台上海牌轿车,是我同学世清开车,使用两天后再把王教授送到武汉。

    当年张书记家没有搬来之前就住一招207房。因我三伯父白良玉曾任攀钢党委第一书记,所以张伯伯从攀钢调来公司我就认识了,有时去他房间聊天。

    右二彭真、右三白良玉摄于66.4月

    我所在单位属下水泥厂技改的专家论证会也是在一招会议室开的,当时公司副经理潘文修和郭玉民参加了会议,我要了小车库丽云的车,接送黄石水泥协会的三位专家,开完会在回去的路上他们议论说:“不愧是大型企业,领导说话太有水平了”。

    八十年代初,机关工作人员增多,又在招待所西北边盖了一、二号楼,大门也移至北院小门的位置。93年公司建厂四十年大庆,修建了铜花山庄宾馆,一招就此停用。以后又加盖一层作办公楼用,会议室保留,1#为公司常委会议室、2#是经理办公会议室,一直沿用至今。

    一座承载了两代人记忆的“专家招待所”,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淹没在勃发的人群楼海之中,仅存的只是东北角的几十棵松树,和它那欧式风格的圆弧形会议室。

    鄂鲁宁2016.7.2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家招待所的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sx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