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当尼采 哭泣】

【当尼采 哭泣】

作者: 多肉珩 | 来源:发表于2020-01-28 15:12 被阅读0次

前言备注:本文中提及的尼采、弗洛伊德、布雷尔医生所言,皆为小说中的引用,未必为历史真言。


我承认,开始这本书,单纯是因为名字出彩,因为对哲学有一点兴趣。而对于一个完全不懂的外行人来说,尼采之于哲学,就如同弗洛伊德之于心理学一般。

单纯是【导读】,就让我对这本书非常期待,兴奋得第一夜就无法入眠。但坦白说,【导读】拔高了整部书,无论是思想还是意义。

如果说,Xmind是一个符合我逻辑思维和审美观念的产品,那么这本书,至少在现在,是符合了我当下的追求。与其说,相见恨晚,不如说,时间刚好。后知后觉地发现,书和知识也需要在对的时间去遇见和仰望。就如同,李白的【静夜思】,年少未曾离家过的孩子又如何能读懂?也只有长大外出求学奋斗的人,细思才会感同身受。

所以我未必会竭力推荐这本书给大家,但如有共鸣,或许可以聊一聊?还是那份渴望,渴望能有共鸣的人能与我一起毫无顾忌的谈彼此的阴暗面,只求更好的走向光明,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所知、甚至不为己所知的黑暗。

书注

认知

难的不是治病,是承认自己有病。难的不是改错,是认错。尤其是孤傲的人。但病得越根深,承认得越艰难。自我认识本身就是亘古的一大难题,更何况是革自己命的认知。尼采的孤傲,恰恰让他拒绝了一切自我解剖的帮助,也使得他潜意识地将一切问题向外归因,曲解和偏见都源于内心根深蒂固的认知——譬如说,尼采和莎乐美和保罗的合照中,莎乐美手拿马鞭坐在马车上,尼采和保罗站立两边。如此普通的场景,尼采其妹妹却解读为,莎乐美是一个擅长奴役男人的妖精!——人看到的世界,是自己认知里的世界。

人,或许本自私

【你将会发现,永远没有人做任何事情是完全为了他人,所有的行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所有的服务都是利己的,所有的爱都是自私的。】在和布雷尔医生的交谈中,尼采反复而锋利地质问,“你为何想替我服务?你的动机是什么”。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不留情面地质问自己深层的动机,可能大家都会发现自己最真实,或丑陋或善良的一面。那么——但行好事,莫问行程——这句座右铭,或许有其更深层、不被表面的自我所光明正大地承认的利己意图存在,比如,荣誉,成就感,被依赖感,等。那么,究竟,人性本善?抑或人性本恶?(离题太远,但可以换个时间,从进化论来讨论这个话题。)

登顶后的你,会如何?

布雷尔医生,在40岁的人生巅峰上,对自己发出了灵魂的拷问:人生在世所追求的东西,我不是已经都到手了吗?金钱、朋友、家庭、事业、名望、美丽的妻子、可爱的一双儿女,我还能要求什么?

置身事外地冷眼旁观布雷尔医生,我倒是觉得他的病是如此容易医治——因为他没有被人生巅峰的生活所麻木,有一颗活跃的心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啊!如果加上永不停歇的更新能力,人生可能会有更多的精彩。大概在我心目中的脚本,是布雷尔开启了一片新天地和新追求,当然,没有抛弃家庭。

所以,小说中,布雷尔的结局并没有让我耳目一新,甚至与前面部分相比,我会觉得略微烂尾(当然,在回归和点明主旨上,是写得很圆润的)。

阻碍自己的,永远只会是自己

布雷尔认为是妻子阻碍了自己对自由的追求,尼采认为是莎乐美蒙蔽了自己的心智,阻碍了自己对哲学的追求。但从小说的结局看,一切都是自己蒙蔽了自己。打破的方式千千万万,书中用了催眠体验来预知未来,最低的成本获得更全面的自我认识。所有遇到问题的时刻,我总是假想十年后的自己来回顾这件事,这个困难,这个挫折,会是如何大笑而过?【甚至离开一个人本身的年代和国家,并从一段距离之外来检查自己。】

辩证,没有对错,只有,有意思。

面对诱惑和机会,你拒绝了,由此错失了一次弥足珍贵、可能后无来者的机会。尼采却说,【去说不,同样是个独一无二的机会!去对性掠食者说出圣神的“不”字,这个机会你把握住了】。辩证是多么有意思啊(虽然有时会气死人),在辩证之下,所有真理都需要前提假设才能稳固根基。但也时常因为自我辩驳,出现了思路紊乱,新领悟道理,转眼就被自我驳回,写文章也变得困难起来。

宿命论

基因的强大,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生命中的每个选择,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即便重来一次,也许走的路也是一样的。布雷尔医生在催眠中重新做了一次人生的选择体验,到头来发现,过去那40年的生命、那段他曾经厌恶憎恨的生活,其实是他一步一步选择出来的,并不后悔,只是偶尔厌倦。

选择了留在大城市,选择体制外,选择了互联网,选择了这个三年的工作量需要挤压在一年完成的职业,选择了每时每刻不停追逐的行业,我会承认自己的厌倦,但五年后,十年后回想当年跨专业的选择,当年毕业就业的选择,依旧会觉得合适。因为,性格使然。宿命论在【红楼梦】的故事框架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金陵十二钗的判词。

说在2020的伊始

奔三的年纪,真正的敌人已然不是所谓的中年危机,而是【衰老和死亡】。但!【如果人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丧失了他的可怕!如果一个人生不逢时,那他就永远不会死得其所】。所以,人体那不可逆转的耗损和衰落,逼迫自己快马加鞭去体验人生更多的喜怒哀乐。即便与同龄人甚至年轻的人儿相比,我依旧有满满的精力和热情,但与过去的自己相比,确实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这是一场持久而无法避免和战胜的对抗。

延伸

书与思考,会像病毒一样侵蚀自己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看完这本书,由此引申了对另外三个方向的兴趣:

1. 存在主义

2. 博弈论

3. 基于生物学理论对梦的解析

再会!

相关文章

  • 当尼采哭泣

  • 《当尼采哭泣》

    接受路.莎乐美拜托的布雷尔医生,试图治疗根本不愿接受帮助的哲学大师尼采。在前期的治疗中,布雷尔试图设下一个个陷阱,...

  • 当尼采哭泣

    《当尼采哭泣》是存在主义治疗大师欧文亚隆的著作。书中假借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两位人物,尼采和布雷尔,对彼此的的治愈过...

  • 当尼采哭泣

    这本书读得我很吃力,花了十多天时间,断断续续才读完。 书中语言太深奥,很多都需看几遍才能理解,有些看几遍都理解不了...

  • @当尼采哭泣

    每个你采取的行动 你永远采取它 那么所有未曾经历的生命 将永远在你的内心 未曾经历 直到永远 所以你鼓起涅槃的勇气...

  • 当尼采哭泣

    尼采哭着说,“我痛恨某些人夺去了我的独处,却不曾提供我陪伴。” 对,就是那个尼采,那个哲学家,诗人,那个在《查拉图...

  • 当尼采哭泣

    这部心理小说是在去年六月读完的。与寻常小说不同的是,作者用真实存在的人物虚构了一段故事,演说了心理治疗的诞生,并呈...

  • 《当尼采哭泣》

    要完全与另一个人发生关联,人必须先跟自己发生关联。如果我们不能拥抱我们自身的孤独,我们就只是利用他人作为对抗孤立的...

  • 《当尼采 哭泣》

    “成为你的存在” “实现你的生命” “死得其所” “有勇气去改变你的信念!” “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

  • 当尼采哭泣

    读书真的是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当你遇到一本书,你会心生悔恨,相见恨晚,感慨浪费蹉跎了那么多的时光和岁月,未曾早点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尼采 哭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tm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