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英式辩论

作者: 谭炳昌 | 来源:发表于2017-12-21 20:35 被阅读63次

英式辩论源于18世纪初的伦敦。这表面斯文的舌战不单止是知识分子训练口才的游戏,也是一种心理改造工具,间接影响了整个所谓 “西方世界” 的政治和外交传统,甚至商业推广,科研,法制,和道德取向等。

英式辩论的特点,是以抽签决定 “立场”。参赛者抽中“正”方,便努力为辩题辩护。抽到“反”方,便为反而反,个人立场暂时完全搁置。这 “客观化” 训练的好处,是逼使参与者放下私自立场和见解,从既定角度审视议题。但久而久之,为辩而辩会渐渐令人丧失自我。高能力强词夺理的人,沾沾自喜之余,很容易人格分裂。殖民地时代的帝国,需要能言善辩的精英替国家在海外的欺压掠夺行为泡制理由,建立道德高地。受过辩论训练的精英,可以尽脑尽力替自己私下也可能不屑的野蛮行为辩护,而不觉得有何不妥。

有经验的辩论家都知道,光靠逻辑和道理是赢不了的。一如绝大多数的民选竞赛,台风和造型往往比内涵更能争取观众选票。所以正式辩论很讲究礼仪,鼓励参赛者口里藏刀的同时要一脸真诚,魅力四射,爱朋友爱敌人。经过这类心理改造的人才,无论在商业推广,竞选公职,法庭辩论,国际外交等工作,都可以风度翩翩地口是心非。虽然大部分人类的正义感都是装出来的,但文明规定言不由衷,怕只有辩论比赛一种。可惜惯性依赖语言技巧和演技会养成病态,长远看对国家或个人的信誉都有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辩论传统在学术研究方面比较富建设性。学者辩论,查根问底穷追不舍,能够刺激研究精神,精益求精。欧洲科学的同时兴盛,可能并非巧合。

中国人与希腊的柏拉图,同样对诡辩这伎俩满怀戒心,认为长期口不对心会令学者精英们不知不觉人格堕落。中国传统要求君子凡事依心直说。口不应心的人,更滔滔的雄辩也会惹来反感。古代名士都要身体力行,高度遵守自己提倡的道德哲理,否则便是伪君子。西方比较仰慕的 “客观”和“中立”,在中国人眼里是 “得把口”,没有什么地位。不过中国人凡事太 “上心”,边爬边拆自己的下台阶以表决心,又随时会导致偏执,甚至盲目排斥相反意见。过分投入的人,心理负担大,输的时候痛得较深,使面部肌肉僵硬,强笑不出,给旁观者的印象是 “不够风度”。

在社会公义的层面,中国人的 “法理情” 与西方的“法治精神”也大相径庭。中国人认为百分百的客观和毫不偏倚的审判是臆想(否则电脑可以完全代替假发青天大老爷),维持社会大致公平要靠法庭对 “法理情” 的准确拿捏。这方面令到西方人士对中国法治局部不解,甚至不信任。反之,一般中国人会觉得运用 “技术原因” 替明显罪犯脱罪会损害最基本的公平原则,无法接受。

21世纪的人类世界处处都是暗涌。不同的文化体系史无前例地经常近距离接触,不同之处会被凸显,容易酿成误会。英国绅士喜欢扮酷,凡事保持距离,放个屁也有客观味道。中国传统真君子刚好相反,样样尽力以身作则,在高压心情影响下,肯定比较严肃。帝国精英为国家、上帝、公司等办事,就算不择手段,严重违背了个人信念或道德标准,也无非尽责。够客观的人,任何事都怪不了人,当然更怪不了自己。在中国人眼中,这行为虽然在人类社会很普遍,却绝对不佩 “君子” 所为。

世界一体,文化缩距,是没有回头路的客观大洪流。当很多中国人日益 “西化” 的同时,懂得中国文化历史的老外也一天比一天多。在这融汇过程中,互相学习,启发,猜疑,惹恼甚至碰撞,是在所难免。能够尝试了解背后的文化背景,知道不同的心态各有利弊,可给大家更多包容空间,让人类这命运共同体更有希望活得更长更精彩。

谭炳昌 2017.12.21

相关文章

  • 误解英式辩论

    英式辩论源于18世纪初的伦敦。这表面斯文的舌战不单止是知识分子训练口才的游戏,也是一种心理改造工具,间接影响了整个...

  • 说服的误解

    说服的误解 辩论是我们对说服最大的误解。 在辩论赛上,我们看到正反双方引经据典,针对对方论点漏洞,以此反驳对方论点...

  • 情商管理|被误解怎么办?

    今天听樊登回答小孩子【被误解后怎么办】的视频。 “被误解”后,我们常见的反应:哭、辩论、干架、失落等等 关于“被误...

  • 综艺打卡||《奇葩说》职场遭误解,澄清or蔑视

    这一期的《奇葩说》辩论的议题是:职场上,被人误解说还是不说。 我看辩论赛,听完正方的意见觉得:"哎,说得真对"!干...

  • 我的观点不容别人侵犯

    昨天在办公室分享《次第花开》,跟徐老师有了辩论。当时的我,有点激动,因为我感觉他们对佛教有误解,我想解除这个误解。...

  • 我们为什么要辩论?

    辩论的真谛,不在于分出你死我活,而在于辨明曲直避免误解;辩论的境界,不在于输赢高低,而在于发人深省,以开放的心态达...

  • 欧阳和你看奇葩说2

    日常对话,聊天,辩论,演讲都是语言表达的艺术,让很多人对辩论有一个误解,以为是双方在逻辑上不断的深入,最后证明对方...

  • 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数词在日期中的应用 数词出现在日期中的年和日里,因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日期写法的不同,为了避免误解,月份一般不用数...

  • 商场上,说得就要比唱得好听(七)

    是时是错,先听人把话说完。以免误解他人的话意。那么辩论时,出现失误,怎样及时改口? ①移植法:就是把错话移植...

  • 你看得起自己啵

    对有些误解及指责不要轻易的妥协,不要沉默的忍受,要让自己有性格,要让自己有韧性,要让自己有主见,与人辩论不强词夺理...

网友评论

  • 余非_cda4:見解獨到!!分析英式辯論,與中國士人傳統下的文化心理,非常到位。讀之得啟發。好文。
    我加關注了。
    谭炳昌:@余非_cda4 经常发生在我身上,肯定不奇怪 🤣 反正感谢花时间指正的朋友 :pray:🏼:pray:🏼:pray:🏼
    余非_cda4:@谭炳昌 小小手文之誤,一點不奇怪。
    谭炳昌:@余非_cda4 谢谢鼓励和指正白字!:pray: :pray: :pray::smile:
  • 微危道人:这个是新作吗?谭先生?
    谭炳昌:@汉人甲 是的。这几天无聊写的 :sweat_smile:
  • 微危道人:好文章,学习了,感恩谭先生🙏
    谭炳昌:@汉人甲 谢谢:pray:🏼 太过奖了!
  • 夜语可书:好深奥,来学习:+1:
    谭炳昌:@夜语可书 太过奖了!谢谢!

本文标题:误解英式辩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tz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