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游记游记
大江大湖大武汉——一别十余载,最忆是江城(上)

大江大湖大武汉——一别十余载,最忆是江城(上)

作者: d376a2f22096 | 来源:发表于2020-02-05 16:59 被阅读0次

    导语:翻出这篇年前的帖子,怀念一向生动鲜活、江湖气十足的武汉。武汉是这次疫情的主战场。为这座英雄的城市祈福,愿武汉早日痊愈。大武汉,我们等你。收好这篇史上最详武汉攻略。樱花会开,春天会来。待到樱花浪漫时,我们依然相约武汉。


    这里有大江,长江气势磅礴,蜿蜒盘踞;
    这里有大湖,东湖浩浩汤汤,纵横恣肆。
    这里是大武汉。
    武汉临江傍水,城在江水上,湖荡城中央。认识武汉,从江与湖开始。
    滔滔长江,泱泱东湖,是流淌在武汉人身体里的血液。
    长江经过的城市很多,只有武汉才是公认的江城。长江和汉水将武汉一分为三,成就了汉口、武昌、汉阳三镇,同时也将吞吐山河的气魄赋予这座城。
    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有西湖的六倍大,奈何世人只知西湖不知有东湖。原生态的东湖声名尚未在外,它是专属于武汉人的记忆。
    这里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四面通八方,号称九省通衢。世人都说大武汉、大上海,在中国历史上敢称“大”的也就这两个城市了。如果单论面积,武汉比上海还要再大些。厉害了,我的大武汉!



    难得今年五一放四天假,决定去武汉,几乎是拍脑袋做的决定。此次出行是我出游行程安排最快的一次,我没有做攻略,完全凭着往日的记忆,兴之所至。毕竟这里于我就像回家似的,太熟了。
    从别后,逾十年,故人不相忘,惜君如往常。韶华已逝;浮云一别,归来已是中年。

    .jpg

    最终行程

    时间:2019年5月1日-2019年5月3日
    目的地:武汉
    交通:G1113(南京南-武汉)D638(汉口-南京南)
    住宿:麗枫酒店(广埠屯店)
    线路总览
    第一天,亲子怀古;第二天,武昌怀旧;第三天,江与湖。
    路线难点
    要在走之前尽量把想吃的全吃遍。情怀未动,美食先行。三天时间,一日三餐,掐头去尾,总共七顿。寻求每顿菜单的最优解和规划最佳路线,让我颇为耗神。这是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
    具体行程
    DAY1:湖锦酒家(中午)——黄鹤楼——户部巷——广八路碳香烤鱼——楚河汉街
    DAY2:武汉大学——珈园小观园——华中科技大学——桂园食堂——凌波门
    DAY3:磨山景区——蔡林记——江汉路步行街——汉口江滩

    白云黄鹤,千古一楼

    南京-武汉,高铁只要三个小时。真心感谢祖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们的出行带来太多便利。
    武汉是中国唯一一个不以东南西北命名火车站的城市。很长时间里,武汉只有武昌站和汉口站,没有武汉站一说。
    早上十点多就抵达了武汉站,我们一行先去酒店放行李。这里有个小插曲,我们临时更换了携程上提前订好的酒店。这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但携程的工作人员从始至终态度友善,积极协助我们解决问题。这里特别提出表扬。

    时过正午,重回武汉的第一餐我特意选在了湖锦酒家。当年读书时,导师时常会带我们来湖锦改善伙食。老教授注重养生,晚上从不进食。他就那样微笑着看我们吃,像极了一位慈祥的父亲。湖锦是我青春记忆里的一抹温暖。
    湖锦酒家有很多分店,打开手机软件,就近选择一家就可以了。
    循着当年的印象,我瞟了眼菜单,麻利地点了几道当年爱吃的菜。事实证明,我没有失手。对端上来的每道菜,父子俩都赞不绝口。kevin更是边吃边赞叹:“妈妈,你果然没有骗我。武汉的东西真的很好吃,这儿的东西实在太好吃了,是宇宙第一好吃!”



    蟹黄豆腐——咸鲜嫩滑,次次都点



    米粑——我的最爱
    在武汉,这道菜我是走到哪点到哪,怎么吃都吃不够

    面窝——多年未吃了

    招牌菜——武昌鱼。这道菜我给100分。用普通的食材做出了几乎无可挑剔的味道。



    最后,这顿午餐全部轻松光盘。湖锦再一次满足了我对它的想象。
    闲言少叙,说回正题。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武汉,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黄鹤楼。

    说来惭愧,在武汉呆了那么久,我从未登过黄鹤楼。每每只是坐火车或公汽途经长江大桥时,远远眺望一番。

    黄鹤楼就如同武汉的代名词,是武汉闻名遐迩的文化地标。武汉又被称为“白云黄鹤的故乡”。某知名大学BBS论坛也命名为“白云黄鹤”。
    黄鹤楼因诗文名扬天下。
    一座千年古楼,无数文人墨客,多少佳作名篇。
    带着孩子去武汉,你一定要去这诗意隽永的黄鹤楼看看。在来时的火车上,我向娃提及了三首诗词,分别是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懂得了相关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这座历史名楼,感受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黄鹤楼屹立于长江之滨,蛇山之巅。它坐拥两江,雄踞蛇山,地理位置颇佳,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不算太高,约有五层。整座建筑雄浑又不失精巧。
    黄鹤楼用黄色琉璃瓦覆盖楼面,色彩绚丽,层层飞檐,翘角高举,形如黄鹤。
    这座楼独立山巅,翘首向楚天,一派超逸出尘的意境。当山风吹过,又似晴空一鹤,欲排云而上。



    黄鹤楼四方皆挂有匾额。东边书“帘卷乾坤”。喻指整个自然天地皆卷入眼帘。

    西边书“气吞云梦”。

    黄鹤归来铜雕。
    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
    黄鹤脚踏龟、蛇俯瞰人间。

    楼内正中央一幅醒目的白云黄鹤巨制壁画。
    极目仰瞻黄鹤楼,纵情长歌白云诗。

    登楼远眺,视野开阔,滚滚长江和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凭栏而立,美景如画,凉风习习,让人心旷神怡。

    极目楚天,江山入画

    黄鹤楼和不远处的武汉长江大桥,宛如江城的两颗明珠,遥相辉映。
    浮云不见鹤归来,烟波江上耸大桥。



    从黄鹤楼下来,一定要去大桥上走一走,感受下用脚丈量长江的豪气。
    武汉长江大桥是建国后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意义非凡,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万里长江滚滚东流,龟山蛇山夹江而峙。大桥似一道长虹,凌空飞渡,横贯两山之间。
    站在桥上,极目远眺,千里江山如画。桥下,江水滔滔,不时能听到江涛拍岸的轰鸣。


    烟波江上,船只往来,汽笛声声。
    眼前这江水横流、气象阔大的景象,让人心境豁达、壮志满怀。
    信步桥上,不由忆起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黄鹤楼、长江大桥、户部巷,这几个景点基本挨着,离得很近,景点之间可以步行前往。



    户部巷打卡。
    户部巷是武汉的美食一条街,外地游客多喜欢来此觅食,以小吃和特色美食闻名。



    我印象中的户部巷是个最接地气的美食大市场。武汉当地的特色小吃这里基本都能找到。简单朴素的环境,熙熙攘攘的食客,热气腾腾又充满烟火气。

    我来此的目的很简单——绿豆沙。绵密爽滑,不带一点渣。一杯下肚,整个人快乐得就像飞到云端。走过许多地方,再没有遇到那么好喝的绿豆沙,那味道让我怀念至今。
    可惜这趟来让我失望了。当年的大市场已经废弃不用,临街建起了很多美食店铺,到处都在施工。相似的风格,雷同的样式,千篇一律的品种,像极了祖国各地的商业街,已经找不到户部巷从前的影子。自然,我心心念念的绿豆沙也不见了踪影。
    虽然如今的户部巷商业味浓重,并不是觅食最好的选择,但胜在可以集中尝鲜,对于时间有限的游客来说,倒也省时省力。
    我们匆匆作别户部巷,直奔广八路。今天的晚餐是广八路的川香碳烤鱼。
    广八路,久违的名字,听起来好亲切。它当年可是涵盖在我的日常生活半径和活动范围之内。
    母校就近在眼前。趁食店晚间排队的空档,我们打算先去校门口转转。
    我向来方向感不好,但毕竟在这生活了很久,因此内心笃定去学校的路还是知道的。
    纳尼!what?印象中昔日那条全是美食小吃的道路消失不见了,我迷失在茂密的绿化带和一片蔷薇花丛中。眼前的一切叫我懵圈,我是谁?我在哪?借助手机导航,穿过绿意盎然的公园和童话般的蔷薇隧道,终于抵达学校正门。



    十年不归来,归来已是沧海桑田。
    我是从武汉开始爱上烤鱼的。
    一开始是小张烤鱼,后来常去广八路宿舍门口的一家烤鱼店,再后来还拉着朋友和我一起吃。

    烤鱼店的位置变了,我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当年的那家。不过,一样是人气旺,一样大分量,一样看着就叫人垂涎欲滴。
    55元,分量很大,两个人吃根本不需要另加配菜。

    旁边的大拇指奶茶,好喝不贵,当年上下学时总会带上一杯。
    这次回来,每每路过,喝一杯带一杯,这才过瘾!

    晚上,我们打算见识下此前从未去过的楚河汉街。
    楚河汉街是武汉新兴的城市商业步行街。当年读书时武汉还只有大名鼎鼎的江汉路步行街。



    汉街因楚河而生,极具建筑特色。民国风格混搭欧式建筑,现代风穿插其间,华丽精致复古。



    汉街很长,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夜晚的汉街星星点点,在此走走逛逛买买,体验下武汉生活的魅力。

    等你回珈


    DAY2主题:怀旧。上午武大+下午华科。
    珞珈苍苍,东湖汤汤。
    怀念那求学的时光,怀念那逝去的青葱岁月。
    此去星辰大海,归来仍是珞珈人。不管去了哪儿,走了多远,这里永远是我的精神家园。



    终于回珈了!
    站在熟悉的校门石牌坊前,竟有些近乡情怯。
    珞珈山下,东湖之滨,是我生活六年的地方。
    这儿的四季变幻、山水草木无不深深印刻在脑海里。
    这条路曾经走了整整六年,如今沿着当年的足迹重走一遍,从前种种纷至沓来,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不是游客,是归珈的少年。

    回望,校门前的八一路曾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我们常溜出来觅食。如今车流全部改走地下通道,地面上绿树荫荫,树影婆娑,鸟语花香,一派静谧。难怪昨天我完全找不着北呢。

    门口处竖立的石碑记录了这一重修过程。

    校内巴士依旧是客流不断。
    武大依山而建,随山势而筑,道路起起落落,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学生们上课都是步行。
    武汉的高校都很大,多只有一个校区,进出一趟不容易,很多学校都配有这种校内巴士。

    五一期间,校公汽上更多的是游客。

    穿过一大片草坪,我们先来到教五。
    教五当年可是最新的教学楼,我们有很多课都安排在这里。
    教学楼上标着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教五旁边就是图书馆。



    毕业后校友捐建的万林馆。
    属于这里的记忆是一片空白。

    来到未名湖畔。

    武大也有未名湖,位于校区中央。虽然是个小湖,不及北大未名名气大,但它是独属于每个武大人的未名湖。
    由于距各个园区都不远,学生社团经常约在湖边碰头,交流讨论。许多活动也在此举办。



    从未名湖左转上坡就到了大名鼎鼎的樱花大道。

    老斋舍前的樱花大道是武大赏樱的最佳地点。道旁树木葱郁繁茂,双手都难以合抱,学校积蕴至深可见一斑。
    樱花大道——武大的流量IP,自带人气和热度的高校知名景点。
    作为学校的标志性风景,这里什么时候都人头攒动。

    樱花是武大最美的名片。三月赏樱,唯有武大。
    每年三月,来武大看珞樱似乎成为一个浪漫的约定。

    樱花大道上的老斋舍。
    这古朴的建筑是樱花的最佳背景。当阳光穿过花枝照在青砖墙上,那明暗斑驳的光影着实动人。

    当年特别羡慕住在樱园的学生。有月的晚上,推开窗户,花瓣雨纷纷飘落,近处花枝伸手可触。这画面,光想想都觉得很美好。
    樱花城堡,听名字就叫人心驰神往。
    当百年建筑遇上浪漫樱花,才成就了最美武大。
    阳春三月,这里是每个爱樱之人翘首以盼的去处。



    武大的樱花之所以出名,离不开百年学府的底蕴润泽,离不开古色古香的建筑烘托。
    遥想当年,古朴的建筑掩映在花枝间,千株樱花迎风绽放,如彩云堆雪,惊艳了时光。樱的轻盈浪漫与建筑的深沉厚重,交相呼应,气韵天成。

    樱园宿舍。
    在这扇门前,我们遇到一位高龄老人。他由儿孙辈搀扶着,艰难地越过陡直的台阶,止步于此。他嗫嚅着,这就是我当年的宿舍,我就住在这儿......老人驻足良久,任儿孙再三劝说,不愿离去。
    心同此感。不管是我,还是眼前这位华发学长,每个离开武大的学子心里都保有一份浓浓的珞珈情结。

    最喜欢落樱时节。
    刚入学时,老师曾给我们讲过日本的物哀文化。樱花的生命很短暂,只有7天的时间。花开花落皆是景。风起时,片片樱花吹落,漫天飞舞,似雪飘零,沾衣不湿。在最好的季节,淋一场唯美的樱花雨,看落花轻逸、飞扬,如蝶飞舞。那美如童话般,让人来不及感受,恐一出声就惊了此间浪漫。

    想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还不知校美。
    入学后,也曾闹过“樱花树上结樱桃”的笑话。
    大一时,写过一篇武大樱花的习作,深得老师认可,内心欢喜。
    暗香浮动的黄昏,在鲲鹏广场的台阶上,听吉他弹唱那首《樱花树下的家》。
    每年樱花盛放时,正是研究生考试面试的日子。还记得那年,穿过花海人潮,我一个人游离于热闹之外,独自焦虑着:不知明年樱花开我还在不在?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难忘那一树树浪漫的花开,难忘这樱花树下的家。不管走多远,此后三月,总有一丝情愫牵挂在心头。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
    老图距今已经快100年了。依然庄严矗立着。你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悠长,却丝毫不见历史的破败感。



    所有武大建筑中,我最钟爱的就是这座老图书馆。这里每天早上都要排队抢座位。这是我最喜欢上自习地方。老图自习室的静谧空旷,总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踏实感。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站在樱顶,不仅可以俯视樱花大道,欣赏珞樱如雪的浪漫美景,还可以远眺整座珞珈山。
    每次到樱顶,我都不禁要慨叹一番老武大的建筑美。

    这里的建筑都是碧瓦朱棂,飞檐翘角。不仅古色古香,还中西合璧,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这些民国建筑保存完好,使用至今。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固结实,美观大方。俯瞰整座校园,民国的老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再看武大的现代建筑,虽然有历史继往开来的碰撞和发展,但相比典雅古朴、巍峨壮观的老建筑还是要逊色些。



    武大辩论队一直是辩论界的大牛。
    樱顶一处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了辩论队的影子。
    孩子激动地问我:“陈铭,陈铭是不是在里面?”

    樱顶一侧,闻一多先生的雕塑。
    珞珈山,原名“落驾山”,时任武大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先生改山名为“珞珈”。
    珞,形容石头坚硬。珈,精美华贵的玉饰。以坚硬的玉石象征新的大学,也寄托了学校未来的美好期许。此后,“珞珈”也常用来代指武汉大学。
    校园内矗立着20余座名人雕像,这些先贤皆为珞珈荣光。他们就像默默无语的智者,见证时代风云。

    从樱顶蜿蜒而下,就到了理学院。



    站在理学院,眺望对面的行政大楼。行政大楼的方形屋顶,和理学院的圆穹顶遥相呼应,暗含了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江大湖大武汉——一别十余载,最忆是江城(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vs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