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天和孩子一起散步,走至一小店门口,进去看衣服间隙,大宝进去和店主的两个孩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玩耍。突然,听到大宝和店主小女儿从各自椅子上摔了下来,哭闹不已。我以为是孩子们抢玩具,没放在心上,可过了几秒觉得不对劲,我们两个大人都进去看情况。原来两个小的爬上椅子抢那个哥哥手上的ipad,两个小娃不够高才爬上椅子抢,但他估计在玩游戏不肯松手才出现刚开始描述的那一幕。
店主气轰轰的把小女儿扶起来,一看她,半边脸和眼睛已经摔肿,我家大宝也一直摸着头说痛。我蹲下一直抱着他,给他揉揉,轻声地安慰他。而同时店主一个巴掌盖向那个已经吓得症在那里的男孩,连续三四下,男孩顿时眼眶冒水了。我赶忙劝她:“都是孩子,不要动气。”但她根本不听,说:“他还孩子啊,已经十多岁了!我说过的,要照顾好妹妹,照顾不好就挨打!你还一直玩、玩、玩ipad,玩死算了!”说着又是几巴掌下去,打在了男孩已护住双脸的手上。这时我说:“你这下两个孩子都伤害了。”男孩虽说已十多岁,但个子却不高,瘦瘦的脸上挂一副全黑的全框眼镜,手上戴一副黑色的手表,因为瘦弱,手表显得又大又松。店主吼一声,把男孩吓出到店门口,又被她指着说:“站墙角,反思下错在哪儿了,”说着双手像个指挥官一样抱在胸前说,“我说过的话什么时候错过!”
这时她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哭开了。我家大宝因为我的安慰已经停止了哭泣。
她又转身对她小女儿说:“哭,哭什么哭,你看小弟弟(也就是我家大宝)跟你一起摔的,他都不哭了。”这时,她女儿把哭声咽到肚子里,不停地抽泣,那个大男孩转而也抽泣着,不敢哭出声。
(2)
我想以上现象是现在很多家庭还普遍存在的,特别是两胎家庭。
一发生事情,家长第一反应是情绪激烈,第二就是吼骂或动手,第三是逼迫孩子承认错误,并保证下次不敢了。
她说的一句话“我说的话,什么时候错过”!
她的态度和处理孩子事情的手段是普遍的,也是大部分人认为正确的。
可我们看到,她只是伤害了两个孩子,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能真的如她愿那样“哥哥就会好好照顾妹妹了”。男孩心理只会想我不能玩游戏吗?妹妹会抢我也不知道就会摔啊!妹妹摔了我就要挨打,又不是我愿意她摔的。他心理只有恐惧和恨意。
那天下午我又经过店门口,看到那个男孩,他沉闷无措,眼光闪躲。我在他身上看不到阳光,看不到开心,看不到一个十几岁男孩的天真和活泼。
我心理为他疼惜。
(3)
孩子其实只是身体弱小,但大人却凭这个严格地控制着孩子的精神,无视着孩子的人格和尊严。
几乎每个家长最注重的是孩子每餐饭吃的怎样,哪怕一顿饭没好好吃,家长立马就极度紧张焦虑恐惧,就好像孩子立马就会矮十公分或马上就会生病去医院。
其实,孩子饿不饿,不是ta自己的事吗?婴儿生下来就会吮吸奶头,反而越大越不知道自己要吃饭吗?难道是智商退化吗?
真相有几种可能:一是孩子不饿。由于运动少或吃了别的零食。二是孩子故意顶牛。原因是家长管教或逼迫太多,氛围压力太紧张导致孩子反感和反抗。三是孩子生病了。
上面所说的“管教和逼迫”不单单指吃饭方面,而是平时家长一副我就是权威,我就是真理,我就是正确的态度限制孩子的一切自由。孩子说我想……家长立马说不行,那会……道理太多,打着为孩子好的名号,限制了孩子最基本的需求。生理需求或心理需求。
(3)
刚刚和孩子聊天,他说“妈妈我们刚刚吃了饭了可以午休了”。我笑着说我们才刚起,刚才吃的是早餐。我们一天要吃三顿饭,早上爸爸买的馒头,肠粉之类的是早餐,午餐是妈妈和妹妹陪你一起吃的,晚餐是天黑了,爸爸下班了我们一家人一起吃的。
可见,他还不是很清楚一天是三顿饭,每顿饭是怎么吃的以及为什么要吃。
有时孩子正跟小朋友们玩的很开心,我们突然对他大喊一声“回家吃饭了”并强行把ta托回家。他当然会说我不吃了。
我们大人总是认为这些司空见惯的常识孩子们也是知道的,其实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他基本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有时午休,他也会问“白天怎么还要睡觉啊”?这说明他不困,或者说明他在思考。我会弄清楚他问题的本意是什么,如果他真的不想睡我也不会逼迫他。
(4)
作为家长,特别是母亲,真的需要智慧和勇气才能教育好一个孩子。
我们往往就是命令式,说一不二式,全对式。孩子听就说ta乖,很开心,孩子不听就来脾气,就强制。想着,老子或老娘这是教你做人呢!
岂不知,孩子的成长除了身体更有精神,精神胚胎的成长从孕育ta开始到ta神经系统成熟到能理解这个社会,需要十几年。
至少需要十二年。有的需要更长时间。
如果这十二年的时间里,家长都是命令,逼迫,强制的,试问哪个生命能承受十二年的非自然对待还能自然健康成长?
(5)
我们总是以为孩子身体长高了,长大了就理解了,读书好不好靠ta自己,性格好不好是ta自己的事,未来成就怎样,人生幸不幸福靠ta自己。
却从未想过ta当年弱小时我们是怎样对待ta的!
生命时间是连续的,从孕育胚胎开始,到身体和精神胚胎都成熟的这些极其重要时刻我们都没有给过孩子空间和自由去犯错,去探索,没给过ta信任和尊重,没给过ta陪伴和正确的引导,没给过ta高情商的榜样,却说ta以后怎样全靠ta自己!
这简直就是最强盗的逻辑,最可笑的推理,最不负责任的思想和话语!
(6)
我想我们家长能做的第一步是承认自己错了,承认自己也会犯错。
当妈妈这么多年后,我也逐渐从一个强势的爱发脾气的妈妈转变成能倾听孩子,能把他当朋友一样聊天的温柔的妈妈。
记得至从大宝过了两周岁,我几乎每天都有脾气,孩子几乎每天都要说几十次“妈妈你不要生气嘛”。当然他只是会说,“错误”照样犯,我曾想我会被他气出心脏病,甚至还说过更过分的话。
后来慢慢地我发现很多时候他根本不知道我为啥会发脾气,一脸蒙逼。更多时候我发现他当时说下次不会了,可依然很多次“我行我素”。
也就是从那时我开始增大看育儿书的量,我想我还没找到育儿之“道”。
(7)
道乃自然。
就是按照大自然的规则,让孩子顺天然,顺自然的成长。
孩子真的天生就是善良的。这点在我们满怀欣喜满怀善意和爱和孩子第一次对视就知道了。试问哪个孩子不是天使?
你们相信吗?那些犯罪堕落的人几乎都是因为最开始的家庭教育失败一连串带致的后果。
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做的很多看起来“很过分”的事,其实是孩子尝试的一个过程,ta要在错误和挫折中成长。
很多家长却认为很多事若惯着孩子,孩子就会养成习惯一直错下去或一直误下去。他们不相信孩子自己会调整过来,也不相信孩子有自控能力。
这其实就是不信任不尊重。
但其实孩子可以做到。
我家康宝(即我家大宝)去年过年回家,一下子看到有那么多零食可以吃,而且几乎是想吃就能吃,就一下子开吃起来。我当时正在坐月子,基本是两家的老人帮我看着,于是乎他直接吃糖吃的咳嗽,再加上老家气温很低已有大人感冒,最后是吃完一个荔枝后全吐了,肚子里的喉咙里的七七八八全吐了。我当时从房间冲出来说了一句“别再吃了,都吐了,再吃就得跟其他孩子样打针了”,我当时也是带着气说的。之后他真的没再那么吃,有时实在忍不住吃一颗,还没吃完就咳嗽,以后就一颗都不吃,我说的会上火的东西也不吃,说“好了再吃”。一直十多天后几乎不咳嗽了,才开始吃。
这说明他有一定的自控力。
当然也有的家长会说上面的例子不太合适,也许他是怕打针,被你吓住了。康宝还真不是那种靠“吓”就能管教住的孩子,他似乎天生就和“乖”字为天敌的,关于这方面以后再撰文论述。
去年过年以前我严格控制零食他几乎没吃过,但过年那会儿却吃到吐,这也说明靠家长单方面控制是不行的,家长不在场他就原形毕露,这不是我们要求的自控力。
自控力是孩子自愿的自主的无论家长在不在场都能自觉地控制和调配自己的语言或行为的表现。
因此今年回深后,他要吃什么我基本能答应的都答应。到现在四个多月的时间,他现在很少再会无理取闹地争执着吃零食或者不吃饭只吃零食。若他说要买好吃的,我看时间点我说快吃饭了,吃饭前不吃零食好吗?他会答应。有时他自己会说我吃完饭再吃,我也会答应他。
我们似乎成了彼此信任的好朋友。
看动画片也是如此,刚开始我以要保护眼睛或吃饭时间不能看动画片为原则严格控制着时间,有时炒完菜要吃饭不容分说地直接把平板关掉而毫不在意他是否正看得津津有味。后果就是他大哭大闹,无论我怎么讲道理他都不听,而且饭也不吃,最后我发脾气,甚至动手。
你们看,家长都是有道理的,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以自己的标准去控制孩子。但我们可以想想若我们自己正看电视剧看的起劲,突然被关掉说要吃饭了,会怒吗?至少会不开心吧!
我们应该等待,等待他把那集看完,他自己自然会关掉,然后看到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自然吃的香香的。
当然有时他还不肯关掉,这时我们可以以动画片里的主角的口吻对他劝说,他一般都会听。比如“康康,猪猪侠说,午饭时间到了,该吃午饭了,吃了午饭才有力气打怪兽啊!”等等。
家长要做的是想方法,运转自己的大脑,用好语言,平时多陪孩子看看绘本,平时多把饭菜做的种类多,颜色好看,味道鲜美,多陪孩子运动,多信任他尊重他,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孩子自然自觉且懂事。
(8)
育儿真是一种艺术,它比任何一项工作或事业都要用心,用脑。
我所说的只是冰山一角。
育儿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太极似的相辅相成此处有彼,彼处有此的微积分或函数。
好吧,可能我说的不准确或用词不正确。
总之,育儿要先育己。家长自己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打通大脑的任督二脉,“悟”性才会来。
你想让孩子爱看书吗?那你自己先爱看书吧!你想让孩子听话吗?那你自己要先听孩子的话。你想让孩子勤劳吗?想让孩子有良好的情绪自控力吗?有积极的人生观吗?很简单,我们自己先做到吧!身教大于言传,育儿先育己!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以我家康宝举例不代表我家康宝很完美。恰恰是他太让人头疼,才让我去钻研为人父母之道的。我只是看到了,我改变之后,孩子也跟着改变了。他仍然每天让我头疼着,但他每天多了很多笑声,更懂得如何爱护自己也如何更友好地和小朋友相处。写到这里,非常感谢左邻右舍对我们的包容和信任。
(9)
还有另一面,若全都惯着孩子,孩子就会无法无天。
对,如果我们任何事都惯着ta,那也许真会成为我们不敢想象的人。
“度”,把握度。
我们时常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度”也是如此,需要我们自己“悟”。
比如我们在高速上飞奔呢!康康却要开门,或打开全窗,伸手或头出去。我们当然不会同意!
其实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焦虑和恐惧是家长们普遍的心态。我们对“度”的把握,我认为是,若孩子一天到晚都没有笑容,那说明握着的“度”过量了,放开的太少的。若因为一件事情孩子大哭大闹,伤心不已,我们当时就可以冷静下来想想,若这件事让孩子做了又会怎样呢?真的很严重吗?
育儿需要本钱的。
这么多年我时常自省,自己进步太少,改善太慢。身体原因,人际关系原因,金钱的因素等等困着我。最后发现,一切皆是自己的原因。当我们把因素都归到自己身上,勇担责任之时,就是改变之际。
育儿育己。育儿之路上,能靠情绪或发脾气解决的问题,那都解决不了的。有些看似解决了,其实一直窝在那里,在ta一生的时光里随时都会再现或爆发,伤害更多无辜。
世界很美,未来不可限量。
唯有爱,让彼此平安健康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