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心理每天写1000字
我们真的会“爱”孩子吗?

我们真的会“爱”孩子吗?

作者: 观观之洲 | 来源:发表于2017-01-22 18:32 被阅读77次
图:宁馨郁金香

最近,“巨婴”这个词被人们频繁提及。

心理学家武志红提出:“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

而溺爱,是妨碍孩子在心理上长大成人的一个主要原因。

——观观之语

01

很庆幸,所认识的人里边,找不到“不爱”自己孩子的。看到新闻里有把刚生下来的女婴或身染疾病的孩子丢弃,甚至把自己的亲身骨肉“卖掉”之类的,难免不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一般而言,“非人类”(我并没有提到“人渣”这个词,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的行为都是正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不了解也就没有话语权,因而此类人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

既然本质上都是“爱孩子”的家长,那么是否就表示我们真的“会”爱孩子呢——我从来不敢有这个自信。

没有“父母资格证”、没有学习过怎么为人父母,单凭看了几本育儿书就直接上岗了,每当一念至此,往往心虚不已,担心会误人子弟,哦不对,是误了自个儿的子子孙孙。

所以,为了真正的爱孩子,我们更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因为,“爱”一不小心就会演变成“溺爱”。

图:宁馨郁金香

02

儿时有个小伙伴X,她的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在连续生了三个闺女之后,终于给她生了个弟弟。从此以后,这个弟弟就成为了他们全家精心呵护的对象。当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在家里的地位远远高于天庭里的玉皇大帝。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家里的“小霸王”气焰更加嚣张,不但三个姐姐平日里对他服服帖帖的,连他的父母都不敢“忤逆”半分,他说东没人敢说西,他要风没人敢给雨,他指鹿为马,家里人都纷纷拍手,赞他是伯乐、相中的那可是千载难逢的骏马。

在家里他可以为所欲为,什么都是他说了算,只可惜,外面的世界不是他家的。由于性格乖戾,无心向学,早早就辍了学。父母自然是敞开了怀抱欢迎他回家,继续好吃好喝的供养着。再后来,到了该出去学个一技之长、自谋生路的年纪,他仍然窝在家里,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继续享受着“主宰者”的快意。

现在已经年近30了,仍然大门不出,网络游戏是他唯一的寄托。但是“肉身”还是要养活的啊,父母此时已年迈,再也榨不出一滴油来,于是只能转向三个姐姐。从生活用品、电子产品,到任意他有兴趣的新鲜玩意儿,只管问她们要,仿佛他依旧是当年那个想啥要啥、要啥有啥、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婴儿。

新鲜的是,他那几个姐姐还真的每求必应。我曾万分不解地问过X,“你弟早已长大成人,也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了,再说你们也完全没有这个义务,为啥什么都伸手问你们要、你们还回回都满足他?”X无奈地摇摇头说:“不给不行啊。要是哪一回敢不满足他,我的父母就遭了殃,他连父母都下得了手……”

请原谅我的世界图样图森破,当时我的内心是及其震撼的:难道我们还生活在十几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吗、连基本的人类文明和礼义廉耻都不具备?继而又发现自己错得离谱,十几万年前可是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女性的地位可是杠杠的,哪里会重男轻女到如此地步?

图:宁馨郁金香

03

这个疑问,直到看了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才得到答案:

“放纵型溺爱”发展到最后,会培养出“父母的敌人”。

因而我们所听到的“不肖子女”的故事里,通常都不是父母对孩子不好。恰恰相反,这些孩子正如前面所说的X的弟弟一样,是父母宠得太过头了,宠成了溺爱。正是这种“什么都由他”的溺爱,切断了他从犯错中学习的机会(从小他就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阻碍了他的成长。

然而,心理的婴儿机制并不会让他的实际年龄停止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感受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于是只能躲在家里,对父母的怨恨则会“变本加厉”。

更有甚者,放纵型溺爱的后果,会使被溺爱者形成“反社会”型性格:他不但对父母不满,对周围所有人不满、对整个社会都不满。这种不满情绪积累得多了,自然会演变成极端事件。

因此,武志红说“溺爱是温柔的陷阱”。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自以为是的爱(溺爱),把孩子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放纵型溺爱,是一种最为懒惰的爱:不需要克制,更不需要动用“理性”和“意志”等字眼。“一切都依你”,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魔咒,毁了孩子的一生。

图:宁馨郁金香

04

《为何家会伤人》里同时还提到,溺爱分两种:一种是放纵型溺爱,另一种是包办型溺爱。

大部分情况下,放纵型的溺爱,其行为后果是“伤害别人”;而包办型的溺爱,其行为后果是“伤害自己”。

朋友W早已过而立之年,但他的父母都认为他最近是在犯“青春期叛逆”。

W是上海本地人,虽说不是富二代,但父母手头有好几套拆迁房,也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从小就顺风顺水的W,一路念书过来,每一所学校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来报的,就连报哪所大学、选哪个专业都是父母说了算,当然也包括从事哪份工作、选哪个菇凉结婚。

就这样一路走来都也挺好的,什么都有父母做主、啥事儿都不用自个儿操心。可是越是人近中年,越是活得不够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似乎只不过是父母意愿的延续,不过是空有一副躯壳而已,他从来没有感觉到哪一天是真正为自己而活。

一旦有了这个念头,W似乎如睡狮突醒,也不再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平生第一次暗自下了决心:“以后的每一天,都要为自己而活”。刚好公司有一个去非洲分部发展的机会,他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可想而知,他的父母简直有如“五雷轰顶”,万万没想到从来都是百依百顺的儿子,连个商量都不打,就要奔赴非洲,他们还指望着赶紧抱上孙子呢!

只是这一回,W铁了心,说什么都要坚持自己的决定。在他父母眼里,可不就是青春期叛逆延迟发作了嘛。父母哪肯突然放手,双方僵持不下,堂堂七尺男儿,竟然以死相挟。

还好,这个故事的结尾不是悲剧(悲剧已经太多了,不忍再提)。

由此可见,“包办型”溺爱,终究还是会害(误)了孩子,轻则一时,重则一生。

图:宁馨郁金香

05

我们都知道,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养育者是孩子的世界中心,家长(尤其是父母)的爱,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幼年时期经历过的事情,更容易在孩子的内心甚至是骨髓深处扎根,影响尤为长久、深远。

爱孩子,其初衷固然是好的。然而,一旦爱过了头、爱得不合情理,反倒成了祸害。

武志红认为,在早期(0-2岁)应当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但之后,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父母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去爱孩子、引导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发展。

对父母而言,比较难以做到的就是: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机会从错误中学习,让他们练习在跌倒后自己爬起来,不要担心孩子会“碰壁”。

“挫折帮助孩子走出天然自恋”。既然我们不可能溺爱孩子一辈子,就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去承担一些属于他们的挫折。

眼前一时的“包办”和“放纵”,从长远来看,那不是爱,是害。

如果真的爱孩子,前提就是尊重TA的成长规律。

相关文章

  • 我们真的会爱孩子吗?

    说起爱孩子,我想所有的父母都会回答:我当然是爱他们的呀!是的,我们都很爱我们的孩子,恨不能倾其所有,掏出自己的心肺...

  • 我们真的会“爱”孩子吗?

    最近,“巨婴”这个词被人们频繁提及。 心理学家武志红提出:“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

  • 爱真好

    “杜薇说五行”金句: 我们常常会怀疑孩子真的爱我们吗?我们甚至会怀疑,我们真的爱孩子吗? 因为爱而接纳,因为接纳而...

  • 我们真的会爱吗

    两个人在一起难免会吵架,会说一些过激的语言,每一次吵架冷静之后又对自己所做所为感到陌生,怀疑那个说着伤人的话语,是...

  • 我们真的爱孩子吗?

    为什么上兴趣班?因为别人孩子都上,我们也上。 为什么给孩子买漂亮衣服,因为别人穿得比我家的好我就不开心。又不是买不...

  • 我们真的爱孩子吗?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每个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亲10月怀胎很辛苦无论多大风险或是疼痛都要坚持把这个小生命带到这个世界...

  • 我们真的爱孩子吗

    妈妈自己读:今日通读《易经》一遍累积7遍 读经经过:孩子昨天晚上有点儿蔫儿,给我说嗓子疼,我摸了摸头,有点儿热,勉...

  • 我们真的爱自己吗?真的会爱自己吗?

    生活中,因为亲人的不理解而憋闷委屈,自怨自艾;因为深爱多年的人,终究没有修成正果而伤心难过;因为辛苦努力地工作,却...

  • 二组14号5月15日作业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可我们真的会爱吗?我们大部分父母都是感性的爱,没有做到理性的爱。我以前就是这样,孩子做的符合我的...

  • 我们真的会爱自己吗

    在上《爱的语言》课程之前,我是一个自我牺牲型的人,就是别人的感受和需求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那个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真的会“爱”孩子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yo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