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优点”
期末了,我让孩子们给自己写一封,写一写自己的优点,不足,烦恼,希望等。我想他们一定会把自己夸得像花儿一样美好,然而结果却令我非常意外。五年级的孩子实事求是地写下了自己,他们更多的焦虑不安,心中缺少希望和美好。有一个孩子竟然写自己没有什么优点,缺点是学习不好,烦恼是学习不好,希望自己学习好。年轻的少年心里只有学习,眼里看到的也只有学习,这是为什么呢?是孩子太热爱学习吗?我想不是的,是外部环境影响着孩子,致使孩子心里眼里不得不是学习。因为,从他们入学起,文化知识的学习成效一直在衡量着一切。他是一个文化知识学习的失败者,他也是一个乐于求知学习的少年,但是怎么努力也还是学不好!五年了,他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他内心里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其实,他不知道将来生活是否幸福与学历关系不大,甚至可以说没有关系。可是他现在对待生活的态度实在让我担忧。
前几天,已经毕业的升入初中的学哥学姐来学校分享初中生活。他提了个问题:“作业瞎写会怎么样?”看来,平时他的作业就有瞎写的情况。是他不想写好吗?我想不是的,他应该是不会,但是又不得不完成作业,于是就胡乱写——瞎写。据我观察 ,课堂上 他也坐得端正,注视着黑板,听我讲课,可是效果却不尽人意。
为了鼓励孩子们勤奋学习,我们常常把成绩不理想归结为“不刻苦”“不努力”“学习态度有问题”,这种观点把孩子真的把孩子推向了勤奋的反向,还可能害了孩子一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成绩不好,远非都是因为孩子不刻苦学习造成的……要知道,儿童就其天性来说,是爱学好问,有很强烈的求知欲的。刚入学的时候,他那双眼睛总是流露出求知的渴望。”那为什么后来孩子们对学习会有不同的态度呢?在学习中取得成绩,这才是产生学习愿望的源泉,而学习毫无成果则会扼杀孩子学习知识的兴趣。为了不打消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取消了考试,可是有的学校却不放过他们,非得考一下,非得用一张试卷决定孩子是否学习,非得让一些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挫折和失败,殊不知“失败失败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