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样的事情,每天要唠叨几百遍?试试用这句话开头,孩子会大变样

同样的事情,每天要唠叨几百遍?试试用这句话开头,孩子会大变样

作者: 瞧那一家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7-15 17:57 被阅读0次

你每天跟孩子说了多少无效指令?

袜子不要乱丢,赶快捡起来

我跟你讲了多少遍,赶快去洗手。

我跟你讲了多少遍,不要在沙发上跳来跳去。

改用这一句当开头:「做该做的事,__」,渐渐让不听话的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你到底在干什么?整个地板全是玩具,现在马上给我收一收! 」妈妈歇斯底里地嘶吼。

只见扬扬不为所动地继续玩着他的遥控车,加速前进,瞬间甩尾,再突然踩刹车。

我在跟你讲话,你到底有没有听到?现在马上给我收干净。我警告你喔!如果你再不收的话,我马上拿垃圾袋,把你的玩具一袋一袋清走。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

不管妈妈怎么威胁,扬扬依然文风不动。这些话已经听了太多遍,他就像绝缘体一样,没感觉。

反正等到最后,妈妈受不了,她一定会自己动手整理。 」扬扬如此深信着。

果不其然,当他起身离开玩具间后,妈妈一边气急败坏地收着散乱一地的玩具,嘴巴继续叨念着,「你这孩子竟然玩一玩就把玩具给我丢在一边,人就离开了,成何体统!现在才几岁,就这副德性。大人的话,现在就听都不听,那你以后怎么办? 」

扬扬除了不收玩具之外,妈妈要求的事情,他几乎都不当一回事。

袜子不要乱丢,赶快捡起来。

我跟你讲了多少遍,赶快去洗手。

你不是最后上厕所的吗?为什么不把灯关掉?

我跟你讲了多少遍,不要在沙发上跳来跳去。

为什么自己的书包不整理好?

不听话,不听话,孩子就是不听话,家长该怎么办?

「做该做的事」:回避琐碎的要求与指令

对于孩子应该做的事情,或是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下达指令是很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我们必须留意,自己下达指令是否太过频繁、太过琐碎。

与其不断地对孩子说:「去洗澡!」「把书包整理好!」「把电灯关掉。」「把手洗干净。」「现在去睡觉!」……(未完,以下自行补充)我的做法会是:

做该做的事,去洗澡。

做该做的事,把书包整理好。

做该做的事,把电灯关掉。

做该做的事,把手洗干净。

做该做的事,现在去睡觉。

当我下达指令时,常常冠上这一句「做该做的事」 ,虽然后面会接不同的要求内容,但在这当中,我只和孩子强调一件事:「做该做的事」。目的也在培养孩子清楚知道这个概念:「做该做的事」,而养成自律的习惯 。

甚至于这么说了几次之后,对孩子下达指令时,只要说出「做该做的事」,再看看浴室的方向,孩子就知道自己该去洗澡了。

明知没用,就不要说:谢绝无效的指令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请特别留意,我们是否总在下达指令要求孩子,而不考虑他当下正在做什么,以及他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是否只是一味地要求,而认为他这个不行、那个不能,这个不对、那个又错了。

若孩子总是表现得不配合,那么,我们真的需要自我检视:我们是否总是直接要求或直接下达指令?

比如:「要不要?」、「给不给?」、「答应不答应?」……然而,很多事情是要避免陷入绝对二分的。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下达许多无效的指令,那无疑是一次又一次地在耗损我们和孩子的关系。

因此,当你又要开口下达指令之前,先想想看自己是否有把握孩子会配合。如果没有把握,这道指令就不要下达。

无效的指令往往在耗损彼此的关系,也将让孩子重新设定自己与眼前大人的关系,自动提升对立反抗强度。

让孩子对你「合理说服」,而不是用情绪勒索 让孩子来说服我们:为什么此时此刻,他不做大人要求他该做的事?他的想法是什么?

或许,孩子可以说出一番道理。

虽然听在大人耳里,可能尽是一堆歪理,但还是让孩子试着以陈述的方式,来说服大人,而不是用哭闹、发脾气、激动情绪等来反抗。

「玩」是必胜元素

在与学龄前的孩子互动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玩」的元素,特别是想像游戏,让孩子比较没有感受到被要求,而自动提高配合度。

没用的说法

例如,我希望孩子进行分类活动(将玩具纸钞依币值进行分类),而选择以命令的方式,说:「现在把这些玩具纸钞,按照纸钞上面的币值分类,如果你没做完,你就不能自由活动。」

假如我是这么要求,外加一些命令及威胁,孩子会心甘情愿地配合吗?答案不说,我相信你也猜得到。

我不会这么做,也不需要这么做。

因为这对双方来说,没有任何好处,甚至会破坏彼此的关系,更容易诱发孩子出现对立反抗行为。

有用的说法

那当下,我常用的做法是说:「哇!你现在是个大老板,你今年做生意赚了好多好多的钱,因为你赚了好多好多的钱,所以你心里好开心、好开心。」我说着,瞬时把桌面上的玩具纸钞全部打散。

孩子的注意力被我转移到「他是个大老板,他赚了好多好多的钱,赚得非常开心」的想像模式中,毕竟想像游戏可是孩子的最爱啊。

这时,我继续玩着。「因为你今年真的赚了好多好多钱,现在呢,我想要帮你把这些钱拿去银行存起来。如果可以,你现在把你赚的钱,按照上面的币值分一分。」

由于进入了想像游戏的对话,孩子在感受上,没有像听到指令的感受那么强烈而排斥。我话才说完,孩子便开始动手做分类,完成的机率很高。

这时,我的目的达到了,孩子透过他的能力完成了分类,同时,也提升了他玩想像游戏的能力,一举数得。

当孩子和你的关系好了,也比较容易提升日后他接受你下达指令的配合度。

在玩的时候,偷渡指令

你有没有发现,当孩子知道你愿意和他一起玩时,无论你下达什么指令,他都可以立即配合。

例如,你现在要和孩子玩踢足球,对孩子说:「现在我们一起先把旁边的桌椅挪开。」孩子二话不说便马上开始搬桌椅。

如果你马上又讲:「我们现在需要把场地整理一下,你先把地板稍微清扫干净。」你会发现孩子也是二话不说,马上就行动了起来。

在边踢球边玩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孩子说:「这个瓶子摆在那里太危险了,你先把它放到后面去。」孩子依然二话不说就把瓶子拿到你指定的地点。

当我们愿意和孩子「一起玩」,你下的指令,孩子大多会二话不说地听从、配合。

约定前后:传统市场的议价,便利商店的执行

我经常说,亲子之间的约定,做法分为「约定前」和「约定后」。

约定前:讨价还价

约定之前,就像在传统市场买菜一样,可以向老板讨价还价。「洋葱能不能多一颗?蒜能不能多拿一些?今天不能算便宜一点吗?」「好啦,你买,我多送你两颗葱。」

在「传统市场」期间,是让孩子练习如何沟通协商、如何去说服别人,同时把自己的想法清楚而全盘说出的好时机。亲子间针对所提的内容,完成最后的约定。约定之后,孩子就得彻底执行。

约定后:衡量现况

当约定确认之后,就从传统市场转入到便利商店,店里架上的东西,定价都非常清楚。无论是饼干、糖果或饮料,一包多少钱,一瓶多少钱,第二件七九折或六六折,都写得清清楚楚。

到了便利商店,你不会和店员讨价还价,你只会「衡量」。进店里买东西前或结账前,你会先摸摸口袋,或者查一下悠游卡里的金额是否足够。如果不够,鼻子摸一摸,少买一点东西,或下次再来。

让孩子了解:他做了承诺,就要彻底执行

但我们最容易看到的场景是──孩子和你约定好了,上网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时间到了,他一定得离线,关掉电脑。

现实却是,一个小时到了,孩子没发现,而是你得主动告诉他,「时间到了,你该离线。」

孩子听了,嘴巴嚷嚷着,「我游戏还没打完,现在不能下来,如果现在下来,以后就没有人想要跟我同一队,你到底懂不懂?先走开,让我打完这局再说。」

孩子说的似乎挺有道理,玩打怪游戏玩到一半,中途离场,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我还是会坚决要孩子离线,因为我在乎的是我俩之间的「信任」。

我并不需要去考虑孩子的后果,这是他得自己去承担的,因为我们的约定就是一个小时。

倒不是大人不通人情,如果孩子偶尔一次、两次这样,或许还可以通融。但是,若孩子是一而再、再而三,到后来不把约定当成一回事,我们就真的得坚定自己的立场。

让孩子清楚地了解,既然他做了承诺,就请彻底执行,除非他能够说服对方──但请记得,是「合理地」说服对方,绝对不是用情绪威吓对方。

相关文章

  • 同样的事情,每天要唠叨几百遍?试试用这句话开头,孩子会大变样

    你每天跟孩子说了多少无效指令? 袜子不要乱丢,赶快捡起来。 我跟你讲了多少遍,赶快去洗手。 我跟你讲了多少遍,不要...

  • 作文写作中开头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做事情要重视起始部分。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开头同样很...

  • 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

    每个人从呱呱落地那刻起,就要经历人生的洗礼和磨难,为生计奔波劳累,努力的攒钱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

  • 经常这样和孩子聊天

    你天天唠叨孩子吗?孩子烦你的唠叨吗?今天学到这样几句话,天天唠叨他也不会烦你,要变成你的口头禅,在这种语言环境下长...

  • 一点小感触

    对孩子的否定与不满,会让孩子在内心也同样一遍遍得否定自己,最终获得习得性无助。 我们要中性得看待问题,孩子这么做是...

  • 焦点中级班董涛分享第一百二十五天

    摘抄文章:这6句话,妈妈每天说一遍,孩子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很多父母以为给了孩子好的物质条件,孩子就能成功。但物质...

  • 早课堂159‖孩子成绩差,与这5件事脱不了关系!赶紧改!

    课堂笔记 ①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做父母的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唠叨。 ②当孩子...

  • 这算不算校园霸凌

    当了妈妈后,担心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孩子小的时候,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每天都想着要补这补那的;孩子会走路了,...

  • 我为什么要写

    我每天都来这转转,我每天都在这说上几句。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成了一种习惯。不去...

  • 2022-04-06

    潘小曼、刘成兰事件反思: 1.规则在那,只提醒,不要唠叨说2遍,尤其是不好的事情,对孩子也是。提醒他会失去什么。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样的事情,每天要唠叨几百遍?试试用这句话开头,孩子会大变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yj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