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向共和(7⃣️)

走向共和(7⃣️)

作者: 流浪人图鉴c09d | 来源:发表于2019-11-22 01:21 被阅读0次

    康有为著有俄彼得辩证考、日本变政记,他对于军队、度支(财务和赋税的合称)、法律等都很有研究。

    他在没有见到光绪皇上之前对于变法很有信心,见到光绪皇帝之后对于变法还是“很有信心”。因为他很有可能是在鼓励己方的士气,也就是说士气一旦低落变法成功就真的没有可能了。

    康有为看到国家的艰难,心里很着急,他觉得再不实行变法大清朝真的会更加衰弱。于是他绞尽脑汁要上达天听,可是始终不达目的,翁同龢以各种方式阻挠他。

    年轻的官员中有一些是与康有为有着一样的爱国情操,他们都在翰林院。

    终于有一天康有为的折子由翰林院转呈到了军机处,正好荣禄看到了,他查清来路后就呈给了皇上。光绪皇上看到之后很高兴,他觉得终于有一个人和他心底的渴望有了共鸣,而且还有相应的才能。光绪皇上召见了康有为。

    走向共和(7⃣️)

    他们两个人都很期待这一次见面,康有为到了大殿上皇上特意让人拿了一个凳子,让他坐进了说话,这份亲近让康有为感觉到了温暖和皇上的平易近人,让他狂傲的性格少了几分节制。

    光绪皇上庄重地说道:“今日朝会,特旨召见康有为,与众臣共商变法维新之事,今日朝堂之上,没有官职大小之分,没有品秩高低之别,你们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然而此言一出大臣们没有响应。这是一种拒绝。

    议事谈到了服饰和礼仪的改变,这让徐桐脸上有了反感之色,直接以不留余地的言辞否决了。徐桐和刚毅一言一语说的不亦乐乎,语气也毫无顾忌,这也足以说明光绪皇上说话的威慑力不够,这威慑力就来源于权力,光绪皇上没有权力。荣禄也不住的咳嗽来暗示康有为。这些都是信号。可是他看了一眼荣禄,思量了一下,他没有看懂这些信号。

    直接说道:“这变法有拦路之虎,杀几个一二品的大员,这变法就成了”!

    走向共和(7⃣️)

    朝会之后康有为仍跪着,荣禄在他面前站了一下,面色凝重的走开了。

    维新变法特别凸显一些为官者的智慧:荣禄主动从军机大臣任上离开,去当了直隶总督(是指看守军队);南洋大臣张之洞直接拒绝了康有为强学会会长的职位邀请,就捐了五百两银子,而且他在一年前已经开始写书了,书名叫【劝学篇】,写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李鸿章主动请旨去环球考察了。

    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维新变法注定不会成功。

    康有为从宫里回到北京的住所以后,就开始写折子,不到一百一十天的时间里,他们写了二百四十道折子。

    当他们上奏了一个“李鸿章毋庸在总理衙门行走”的折子后惊动了慈禧太后,在慈禧太后权力的安排上李鸿章是她的心腹,所以这道折子她也格外注意,最后闹到和光绪皇上翻了脸。

    就在这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赋闲了。康有为向光绪皇上上折子邀请伊藤博文来为本国的变法指点一二。伊藤博文到了天津之后与袁世凯一道进了北京。伊藤博文见到光绪皇上的情景是慈禧太后垂下帘子在偏厅看着他们会谈,这让光绪皇上很不舒服,憋了一肚子的话只能三言两语就结束了,这是他们唯一一次见面。

    走向共和(7⃣️)

    维新变法,剥开其里,是权力的争夺。

    袁世凯是在天津小站练兵,小站兵隶属直隶。光绪皇上召见了袁世凯,暗示他可与荣禄各行其事。慈禧太后立刻就召见了袁世凯,可见她的敏感。

    随后光绪皇上给康有为发了一道密旨过去,让他到上海去督办官报,随后又发了一份密诏:

    近来,朕仰窥皇太后之意,不愿将旧法尽变,不欲将老謬昏庸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此近来之为难情形也,必欲朕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旧臣尽黜,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皇太后之意,而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密缮封奏。朕不胜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看完这份密诏康有为更加坚定了除掉慈禧太后的决心。在这份密诏中光绪皇上给了一些暗示,康有为可以理解为:

    1 从旧法到新法,是要有一个过渡,也就是说由1变成1.5再变成2。

    2 依照当时新法 旧法水火不容的形势,除掉慈禧太后。

    结果康有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2条。

    这份密诏是由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带给康有为的,在看完密诏后,康有为说了一句:“不除此老朽,我康有为誓不为人”。杨锐正好在场,他很惊讶康有为说出这样的话,于是当场要回密诏,以避风险。杨锐走后康有为就让梁启超默写了一份。

    谭嗣同拿着这份用墨笔写出来的密诏去找了暂住在北京法华寺的袁世凯,袁世凯一眼就看出这份密诏是假的,因为真正的密诏都是朱谕,这却是墨笔所书。在谭嗣同的逼迫下,袁世凯只能假装答应了,可是他不知道袁世凯的性格与为人。

    从推测来看,密诏的内容康有为让人做了修改和加工。既然旧法和新法水火不容,如果让新法成功实施的话必须除掉守旧势力。那根据密诏的内容,有一个契机是可以利用的那就是“光绪皇帝处于危险之中需要忠臣良将去营救”,密诏中的修改,加入了这个内容。康有为要杀荣禄、围颐和园,这就成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只要做到这一点维新变法就能没有阻碍地进行。

    荣禄也做了一些安排:

    1 他派人拿着他的手令,调聂士成部驻守天津

    2 命令北洋军火库,立刻停发袁世凯小站新军的一切军火

    3 派人前去小站监视袁军动静,倘有异常,立刻报上

    4 调董福祥部,密入京师,以防不测

    没过几天袁世凯去找了荣禄,这时荣禄的总督府已经有了重兵把守,荣禄见到袁世凯非常生气,袁世凯把慈禧太后和光绪皇上,比作做臣子的祖母和父亲,若二者不和,做臣子的只有拼死力进行调和,可是荣禄对袁世凯说:“你很聪明,太后的腿比皇上的腰还粗”。这一语便道出了袁世凯去找荣禄的目的。

    走向共和(7⃣️)

    不论是荣禄还是袁世凯,他们的选择都是趋利避害,非常理性,这是人性使然。

    经过加工的密诏经过一些不为人知的渠道到了慈禧太后的手里,慈禧太后震怒。

    真正的权力是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光绪皇上亲政以后,是上台唱戏的人,但是这唱戏的决定权并不在并不在光绪皇上手里。

    在社会意识中,母慈子孝是人人所认可的,但是如果母慈子不孝,那这个子便被众人所非议,如果当政者是这个子,那么他的合法性便会受到质疑,这是危险的。

    很不幸光绪皇上就是这个子,慈禧太后也正是用这一条逻辑凸显出了自己的无辜,把光绪皇上置于不孝的境地。

    也正是由于慈禧太后的权力足够强大众人都向她靠拢,在变法中被光绪皇上裁掉的吏部尚书刚毅第一个提出废帝的说法,于是一众人都跟着附和,于是慈禧太后问荣禄,荣禄之前已经猜到围颐和园一定不是光绪皇上的意思,所以他提出让太后训政,就是不继续当下格局,也不废帝,而是取中间段。

    在康有为去日本大使馆找伊藤博文的时候刚毅已经从一个狗奴才晋升为好奴才。他找人用水墨画出了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等的画像,并派人盯着他们,康有为求伊藤博文援助未果,要走的时候伊藤博文叫住康有为,然后打开窗户让康有为看楼下,已经有人在盯着他了,伊藤博文说:“如果康先生能逃出贵国,日本政府愿为康先生提供避居之所”。康有为当晚直接逃走了。

    过了两天,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斩首示众。

    戊戌变法的失败源自光绪皇上的懦弱,但也有康有为在光绪皇上没有权力的前提下,直接和守旧势力和慈禧太后叫板有关系。如果他接受荣禄在朝堂上的暗示;如果他把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纳入他的理论体系,就不会直接走入水和火的逻辑,也许他有着和爱迪生当年不接受交流电一样的原因。但历史就是历史。

    走向共和(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向共和(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zx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