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感2018/9/17
今天和留学德国的王威战友对我的作业《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之思辨自由
https://www.jianshu.com/p/ccfd951536f8
进行了探讨。
王威战友问:有多少人愿意将自己透明化? 我观察的德国,很少听说谁在用 paypel,因为有个关键原因,很多人不愿意将自己的手机号交给银行。所以移动支付完全搞不了,今进而外卖单车也搞不了,用户行为分析也只能透过部分人的网购做。根据这个再推断,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置于传感器的监控下?难度不小。
我的回答是:对于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人们对隐私的重视和保护已经达到一个高度,出于民主和自由的考量,政府和法律也鼓励人们这样做。而这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浪潮面前,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就像风雨飘摇的一页扁舟,这正是尤瓦尔担忧并在本书讨论的命题。随着深度发展,人工智能将变得无所不能。甚至许多人类业务模式的开展也基于此。试想有一天,人类被迫植入数据芯片,因为医疗 保险 应聘等方方面面社会事务的考量都基于此,人类还有什么隐私可言呢?放弃部分隐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迭代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小国寡民无非是理想中的乌托邦而已。但是万维钢老师认为,人类社会在试错中前行,为了保持人类社会进步的多样性,规避系统性风险,在重要决策上,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宁可选择不完美的错误,而不要完美的正确。生命的进化也反映出这一点,一个过于完美的系统,往往在遭遇外部环境变化时会遇到毁灭性打击,所以保持一些不完美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其中或许包含着未来适应环境变化的基因。

在中国,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之所以可以开展得如火如荼,抛开个人隐私的因素,个人认为这一点解决了社会进步和个人生活的一个基本需求问题。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解决基本需求的创新存在大量的红利机遇,包括餐饮 住宿 交通 学习成长 旅游 交流 支付。这里面同样存在一个共识问题,当个体被潮流裹挟前行,放弃还是坚持既是自由,也是无奈 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