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775012/a36f2c5aff545292.jpg)
生活是一连串的习惯拼出来的。以前我一直想不通人为什么一辈子一定要找个伴侣,后来我发现,原来只是大家习惯了这一沿袭千年安排。
跟很多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的独身主义也越来越成规模。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单身狗也会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接纳和习惯的群体。
像我这样独来独往的人在社会一抓一把,事实上,我只不过是习惯了这种旧生活的规律,不愿破陈,特别是对关系重大的改变抱有抗拒之心。但我过去看待另一种状态的人们确实过于偏见,因为他们有他们那样生活的美好理由;管他们是短暂的呢还是长久的,这是别人对生活状态的选择。
以往我总是认为两个人相爱是一切机缘恰到好处的安排。现在看来,未免太过孩子气。
这几天刚好有人问我,大学拍拖是不是浪费时间。换做以前,我肯定会说是。可是,你生命中做的哪一件事不是在浪费时间呢?所以我回说,会耗费时间。
摄影的人扫街时,最喜欢拍孩子跟老人。之于老人,一般都是选那些饱经风霜的孤独感爆棚的老人,或者与时间长跑成功的老夫老妻。对后者来说,是普通人眼里爱情的典范。一张滤成黑白的岁月老夫妻的照片,不禁言语修饰就变成一种象征性的永恒。
只是,他们不会谈什么爱情,他们是习惯了这种状态。对我们这种年轻气盛的人来说,谈情说爱有着无可抗拒的诱惑,却又有稍瞬即逝的感觉。我们会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快速地纳入一个人,围绕着其建立一个习惯,然后自己去习惯它。
对啊,谈爱是那么俗,谈爱干嘛。现下社会注重实用主义,一来二往,两情相悦,生活有趣,家庭允许,剩下的就看彼此能不能把对方变成自己的一个习惯了。
过往那些年,我就是被文学害惨了。像我们这种身来就要和人挤独木桥的命,哪里有命运给你安排一个恰如其分的完美配偶的空间呢?生活呀生活,就是看着你的习惯去帮你匹配,如果它匹配不了,它也会接受你维持独身的状态。
乌鸦曾对《和莎莫的500天》这部电影写过一篇文章,他借朋友的话说:“我认识莎莫这样的女孩,漂亮,有品位,不谈爱情。她身边的每一个男孩都是她的好朋友。然后悄无声息的就嫁了,只留下你在那里感伤。”
生活状态的改变,我也相信是非常突然的。它不会容忍你在一切准备好时才去接受它,你不迎接,它就走开,留你独自黯然神伤,却又令你无动于衷地继续原来的生活。
如果说爱这种东西有得解释的话,那大概就是它是一种产生以来就要被人所解释却永远没有答案的东西。哲学家谈,市井小民谈,每个人都想插上一脚,因为它代表着某种拥有着美好生活的意味,它让人感觉良好。
这样说来,爱不爱并不是什么人生的大话题,充其量只是一个谈资而已。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依靠一种自己希望得到的新的生活状态,去把这破碎的一生过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