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对于管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个人认为管理的目的是: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这个词儿从2017年的年初,到现在2018年,公司的氛围一个飘着这个词儿。原因很简单,如果不及时的采取降本增效的做法,公司挺多能撑2年,采取这样的做法,公司可以撑的更久一些。然后就开始进行各种措施的执行。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关闭效益不好的门店,在预订期限砍到不盈利的业务团队,等这些措施实施完后,最后一步就开始砍人。从公司角度看,在2017年的年末,公司完成了盈利目标,但整体算下来,其中人员成本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不管怎么说,这个管理措施是很有效的。
公司的管理目标具体的体现就是项目小组。那就谈谈我看到的。
我们小组最初的成员是16人,毕业生3人,最初的项目组员4人,其他的都是异动过来的。第一波裁员开始了,公司所有的今年刚招聘的毕业生全都劝退。留下了该干活的人。劝退的过程其实是残酷的,也没怎么涉及到人情上的往来,第一,毕竟是菜鸟初入职场,下刀就是他们,除非他们特别的强。当然劝退没那么生硬,肯定是有理由的,构建理由的方式很简单,直接由绩效考核来说明问题。给他们下一些任务,然后根据任务完成的好坏和耗时的情况,然后再对他们说,你觉得你和其他人比,你有什么想法。这个当然没什么好说的,不高兴和委屈只能自己往自己肚子里咽。
随着项目的推进,主要的核心功能会做的差不多,如期的完成了小组的任务目标后,这个时候会空出一部分人。此时的人力成本怎么算。这个时候,其他项目可能会因为上线时间的问题,会向领导借人,说的好听点儿是去支援,去提高,实际上是想剔除这几个人,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拥抱变化。等其他项目组事情做了差不多,这个时候,其他项目组就会开始嫌弃,原因很简单,他们占了他们项目的人员成本。这个时候,被外派出去的人,就要被要回来。回来后,又不能跟上其他成员的节奏,然后绩效考核的时候,不能得到好的成绩,差距就这样拉开了,如果遇到什么变化,也就轮到自己了。
由小组成员到小组组长,中间会涉及到一些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也可以起到降本增效的效果。首先你的清楚一个项目经理的职责。项目经理的职责,就是规划好项目,然后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做好安排。
项目的过程主要氛围如下几个阶段:
1、前期
a、需求分析;根据沟通的业务功能,思考可实施性,要考虑怎么安排人力,怎么安排时间,以及怎么留有可调控空间
b、架构的了解;根据系统,参与讨论,看看采取怎样的技术框架合适
c、人员的配置;根据人员配置,分配好功能模块,以及时间
d、和业务方的沟通;及时的收集业务方的需求,根据可行性,安排
2、计划执行
a、尽量的要超前安排当天安排的任务,可以为上线后的时间留有更多的可调控时间;因为在做任务的时候,可能会碰到意外情况,生病,家里有事儿
b、如果碰到什么事儿,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备份,当主力有事儿的时候,也可以正常的推荐任务
3、执行计划过程遇到的风险
4、上线前的准备
a、安排好测试人员
b、在整个过程中,根据自己所担心的点,组织好会议,讨论,并整体的流程梳理一遍,然后执行
c、准备好详细的操作文档,如果可以,也可以录屏
5、上线后的事情准备
a、做好相关的培训,一定要教会相关的人员
b、一般系统上线,会在2到3天的时间,或者1到2周的时间,甚至在1到2个月的时间会报出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做好归档,安排好相关的修复计划
c、可能会面临新的需求,关于新的需求,也要统筹好,做相关的计划安排
当以上这些事情结合自身因素考虑的时候,会让我慢慢的感受到:“时间资源是最匮乏的,时间成本也是最贵的”。以上这些现象是无法避免,没有永远的避风港,永远的避风港是自己慢慢塑造起来的。所以慢慢的自己也逐渐知道利用好一些工具,这些工具的唯一目的就是让自己变得高效,让自己的时间成本控制的更好一些。所以对于管理,我想对自己说的是,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有了计划,制定好了,就落实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