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mie焦
读书学习的过程其实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
很多人看完了一本书,觉得非常有收获。但实际上,他连这本书里的一句话都记不住,只是在享受这种阅读的快感,因为他可以逢人就说:我看完了一本书。可是这本书里的知识到底对他原有的思想有没有造成过冲击呢,有没有形成过新的观点呢,这个才是读书的真正要义。
小时候我喜欢去读一些西方的名著小说,比如《牛虻》《傲慢与偏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等,这些西方名著给予我的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情感,最复杂的人性及人生中的一些重要哲理。可是长大了现在脑子里什么也没有了,只有着那些用来幻想的小说描写段落和充满家之味道的壁炉气息。至于小说里的一些人生哲理,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现在长大了读的更多是功能性的图书。例如为了提高演讲能力,去读一本演讲的书。为提高英语能力去读一本语法或者是口语相关的书。这种目的性的读书,虽然少了一些趣味,但是由于更加强调学习的结果,所以吸收的效果,当然也要比小时候的那种泛泛的阅读强很多。
其实,畅销书的阅读,我们也可以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去读。包括现在市面上的畅销书,类似于古典、采铜、秋叶等一些知名人士写的书。他们的书里并不一定全是自己的观点,也是他总结了古今中外各个名家的观点并结合当下的时势,做了一个精准输出。
所谓新知识并不是全新,而是过去的理论在新趋势、新思想和新观念下与时代的碰撞。所以我们总会在畅销书中读到某个大师的理论,读到某个哲学家的思想,总是会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似曾相识的观念。但是读完了之后你又会觉得依然学到了新的东西。
目前所谓的新知识,都是在前人的理论之上,又衍生出了新的观点而已。
也就是说其实学习是一个总结、反思、提炼的过程。学习古代的名家之经典著作是极为必要的,因为他们的知识大多都是一手知识。学完了之后,我们就有了一个理论基础,同时再去结合当前形势,用之指导解决一些问题,你便会形成自己的新观点。
读完一本书后,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是说话的时候引经据典,那这书显然是白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