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不仅体现柏拉图的政治理念,阐述了正义,城邦建立过程,还包含了教育、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教学理念,读来让我大开眼界。
第一卷以苏格拉底参加聚会,与人讨论问题开始。他与特拉需玛科等人讨论了什么是正义。各种论点,超出了我的想像。此前我对正义并没有如此广泛的认识和定义。而仅限于勇敢正直之类的概念。从没有到统治者被统治者方面。讨论到后来,为了对正义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讨论要从假设一个城邦开始。在这个假想城邦,也就是理想国中,各人有各人的天性,每个人应该顺应天性从事某一种技艺。“我们不让一个鞋匠试图同时去做一个农人,或是织工,或是瓦工,而是只做一个鞋匠,以使他能为我们把制鞋这一工艺的工作做好。”也就是说,正义首要是各司其职,各在其位。
而后讲到教育年轻人,为培养他们作为军队,他们得有优秀的品质。意气轩昂又温顺又热爱知识。所以,应该注意从小培养教育过程中的内容。我认为这一点至今也有借鉴意义。网络上“熊孩子”的新闻层出不穷。熊孩子的问题无非是家长没有教育好。以“孩子还小”为借口,一次次的纵容以致把孩子宠成巨婴。人从来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和年龄没有关系。小时候没有学会负责,长大了谁教他负责呢?只能是撞的头破血流才学乖。而且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多半高傲自负,倚仗父母但也不会尊敬父母。几十年过后只能是又一条新闻。
热爱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心浮躁。诸如“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再见都不会跟你说”的言论,贩卖着焦虑,让人更无所适从。而学习是没有付费期效的课程,热爱知识的人有一本书就可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如果有谁既在他的灵魂里具有美好的习性,又在他的仪表上结合着与这些美好的气质相一致、相融合的外貌,从而在这两方面同时具有那同一的模式,能够说对于一个有眼睛看的人来说,还有比这更美的景色么?”这部分,我认为是有关人的哲学。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人由内而外的统一,外表体现着灵魂,灵魂指导着外表。
以上种种,都是对于年轻人音乐方面的培养。体育方面,“酗酒和沉醉,是必须禁止的”,要以最好的训练方式,锻炼年轻人以使他们体魄健全,无丝毫缺损和动摇。柏拉图认为,最好的体育锻炼方式是一种最单纯、朴实平易的训练。就好比“简单利用火本身,要比带着瓶瓶罐罐四处转悠走动方便多了”这个有趣的类比。单纯与朴素,在灵魂中造就克制,造就诸躯万体的健康。这与某些时尚理念不谋而合。经典款总是不会出错,越是简单朴素,越耐看舒适。
此外,柏拉图还对最低劣的教育做了阐述。一个自由人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法庭上作为被告或原告消磨过去的,而且还,把这样的事情当做可以诩诩自喜的事情了。这是他认为,最低劣、足以引以为耻的教育。他对教育的定义是教育应该能是在最单纯朴素中锻炼年轻人意气昂扬又热爱知识的。
柏拉图对教育的要求既朴素简单,又寓意深远。最为宁静,但又最为致远。沉静中饱含力量,就好像默默打下坚实的地基。
为什么“以模拟为内容的,这一部分诗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接受它”?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口叙述:“因为无论如何不能尊敬一个人超过尊敬真理。”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又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可见当时,是真理的追求高于对老师的追求,老师也不是什么权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模拟的艺术离开真实还是很远的,它所接触和攫取的是每一个东西的一小部分的内容,并且这一小部分是映像。”
再有,模拟活动中或痛苦或欢欣愉快,它把我们引向对于痛苦无休止的回忆和把我们引向哀思悲叹,这是不理智、不理性的一部分。这与礼法相悖,因为礼法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事是在意外和不幸中保持最可能的平静,而不是去怨天尤人。再有,黑暗的诗对地狱的描述,只会让男人和孩子惧怕死亡胜于惧怕被奴役。
哲学家们追求理性,柏拉图认为,思维要分辨清楚那一个“是”和思维对象的领域。为此,他引入了一个洞穴里的故事即我们所说的“洞穴理论”。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洞穴里且背对着太阳时,他所看到的,来自后方物体的影子,在他看来就是真相。而如果他突然被解开枷锁,来到洞穴外,阳光之下,他看着耀眼的光芒会感到痛苦。他或许还不肯相信太阳,认为原先的影子才是真相。所以,他需要一个过程,先是辨视那些影子,然后是事物本身,最后是太阳。太阳本身,不是任何形式的太阳。也就是,受教育认识真理了。洞穴中的人向上的行程和观照,就好比是灵魂向上进入思维世界的行程。太阳是世界的主宰,那些善的事物,就是思维世界的主宰。
这个理想的城邦内,柏拉图按他的主张。从建设初期,扩建,建立军队,教育年轻人。有关教育、思维、灵魂追求,越来越深刻警醒。细致入微又句句发人深省。从小家到大家,从个人到城邦,作了各种阐述。既是政治主张,又是哲学思考,统统都化在理想国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