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的全班最优和第五章的帕克·苏达诺的大家庭,探讨了教育和家庭子女数量方面是否是贫困带来和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太大太复杂,就像我们的社会讨论教育一样,你说无效,多少人通过高考改变了阶层改变了命运,你说有效,马上会有人告诉你应试教育的死板、僵化,经历过这样的教育我们丧失了什么。人口也一样,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忽略了技术在推动社会发生的作用,资源当然是有限的,但有限资源的天花板在哪我们并不知道(用现在预测未来当然是白瞎)。我们当然可以磕了牙往肚子里咽宣传政策的利好一面,也无可厚非,当一件事情足够复杂,正确与否就已经讲为完全次要的位置,因为哪怕是错误也能分出利弊,甚至可以说,当极端错误出现的时候,对比而言,错误就变成了益处。
义务教育在很多国家都是相对廉价甚至免费的,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孩子自己闹着不愿意学,而家长并没有太强的要求。至于学习效果,对贫困国家教育的很多研究给出了相当悲观的结果,印度的一个研究报告表明,7~14岁年龄组中接近35%的孩子读不出一个简单的段落(一年级水平),而几乎60%的孩子读不出一个简单的故事(二年级水平),只有30%的孩子会做二年级的数学题(基本除法)。这个报告还被某州政府质疑并重新调查过,结果只是印证了原有的数据。包括巴基斯坦、肯尼亚以及其他一些国家都出现了同样的结果。
调查的结果是悲观的,但我们的共识是不管教育的效果如何,有总会是好的。哈佛前校长说过一句话振聋发聩:假如你觉得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不过,贫困家庭中的家长如何看待教育,尤其是明显受益是在子女而不在自己,甚至这个收益还看不到摸不着的时候,在取舍中,教育很可能就会被剥夺。墨西哥有一个很有名的教育计划,也即第一个有条件现金转移(CCT)计划:贫困家庭会得到某些救助,但前提是他们的孩子定期上学,而且这个家庭得采取预防性保健措施。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让家长意识到,不送孩子上学就是受损失,这样能产生点化他们的目的。这个计划目前世界很多地方都在施行。
关于家庭子女数量也即人口这一章,并没有太多想记录。不过一系列关于青少年怀孕和预防艾滋的研究很有意思。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及拉丁美洲,青少年怀孕率很高,有些国家甚至超过10%,低一些的也在8.2%~9.2%之间,在肯尼亚,青少年怀孕还伴随着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官方策略是强调禁欲是唯一安全的解决办法。策略是:禁欲(Abstain)、忠贞(Befaithful)、使用避孕套(Condom)......否则你就会死去(Die)(简称“ABCD”策略)。这样的策略当然是假设青少年责任心不强、不理性、也很难评估长期的好处。
在第一项研究中,随机选择170所学校,对老师进行上面策略的培训,结果是学校对艾滋病教育的时间增加了,但是学生关于艾滋病性行为及认识并没有变化,一年、三年及五年追踪下来,与老师未接受培训的学校比,青少年的怀孕率没有变化。
第二项研究也在相同学校开展,只告诉女孩们一些她们不知道的知识,也就是年长的男人比较年轻的男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俗称“甜爹”计划,只告诉学生们,哪一类人群更容易感染艾滋病,进而减少女性与年长男人的性行为。一年后表明,未接受该计划的学校,女孩们的怀孕率为5.5%,相反接受的则为3.7%,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性伴侣为年长男性的女性的怀孕率降低了67%。
第三个计划呢,只是通过提供校服,让女孩们更容易待在学校。一年之后,在提供校服的学校里,女孩们的怀孕率从14%降至11%,作者说更明确的结论是,提供校服,相当于三个女孩中就有两个推迟了其初次怀孕的时间。但是在第一项研究中对老师进行新式性教育培训的学校并没有出现这个效果,也即校服的作用被抵消了。在只提供校服,其他啥也没干的学校这样的效果才明显。
两个小小的变量就具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原因是什么呢?猜一猜,明天揭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