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
原来是这样(6)——读方帆《细说美国教育》

原来是这样(6)——读方帆《细说美国教育》

作者: 王玉桂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22:19 被阅读0次

          雷夫.艾斯奎斯获得过“全美最佳教师奖”,美国对教师的最高奖励。

          我是亲耳聆听过雷夫老师的演讲的,还在我们学校。五六年前,雷夫老师在中国做巡回演讲。中国刮起了一阵“雷夫风”,掀起了“雷夫热”。网上关于雷夫的介绍、访谈、研究等铺天盖地。我所崇敬的王晓春老师正在写一本关于雷夫老师《第56号教室奇迹》的书。我们区有幸请到了他,演讲地点恰好设在我校。

            那场演讲震撼了我。震撼的原因很简单:能把贫民窟有色人种的孩子教到多才多艺,演的莎士比亚话剧几近专业水平,雷夫老师具有无与伦比的教学艺术。当然,他自身也极富有人格魅力,演讲显示了美国人一贯有的风趣幽默。

            之后我读了雷夫老师写的记录他的教育历程表现他的教育思想的三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1.2.3)更是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美帝的这个老师在完美地诠释着我们所提倡的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事实再次证明了:对一个好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社会制度的。或者说,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变化,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社会,对人的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标准是一致的。雷夫老师告诉我们:就是在美国这个崇尚多元、自由、民主的社会,成功亲睐的依然是那些严于律己、热爱工作、甘于牺牲的人。

            此后,我一直以为,雷夫老师在美国一定像在中国一样受到热捧、宣扬、学习,是国家塑造的偶像,至少应该是教师的偶像。

            读了方帆老师的《细说美国教育》,我才发现自己真是想多了!

            方老师说美国绝大多数老师并不知道雷夫老师,国家也没有强力宣扬他的精神事迹,也没有大力号召老师们向他学习。方老师也是从中国才知道了雷夫老师这个人。直到方老师遇到了他们见区多识广知道雷夫老师的学区主任后,才与之讨论了美国老师对雷夫老师不感兴趣的原因。大致是:

            第一、雷夫老师毕业于美国常春藤名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自身素质极高,才艺双全。但是一般老师做不到这一点,国家也没有权利要求每一位老师像雷夫老师一样才高八斗、德艺双馨。而且毕业于常春藤名校的美国学生几乎没有当小学老师的,雷夫老师是特例。既然是特例,就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第二、美国的小学只上半天课,雷夫老师的学生要上全天课,节假日寒暑假还要加班加点学话剧进行排练。也就是雷夫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以增加时间加大付出为代价的,这是美国教师工会所反对的。学区主任说,如果每位教师都像雷夫老师一样为学生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的时间,那工会就没有筹码为老师维护权利争取权益了。在美国,教师工会的权利非常大,这也使得美国学校几乎无权处理任何一个老师,哪怕这是一个相当糟糕的老师,只要这个老师是拥有教师执照的正式老师。

            第三、这应当是最重要的一点:美国奉行的是精英教育,什么样的阶层享受什么样的教育,作为普通公立学校的雷夫老师竟然给底层孩子提供私立学校的精英阶层的贵族教育,这在美国社会并不被普遍认可。学区主任认为,给雷夫老师发奖的统治阶层也只是表明一种态度而已,并非要切实推行雷夫老师的教育思想和行为。

            这些理由充足吗?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或许很有理。但我看了后,突然为雷夫老师有点悲哀和不值,不知道雷夫老师知不知道这些看法?如果他也知道的话,他心里会怎么想?

            我突然觉得在中国做一名教师,更有尊严感和价值感。

            德才兼备,师德为先。这是优秀的中国教师一致的目标和追求,也是国家、社会对教师认可的最重要原因。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书育人中不断成长自我,修养自身的德行和心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自然会受到学生的热爱家长的喜爱社会的尊敬,这在中国几乎没有异议吧。

            热爱教育,默默奉献。对待教师这个职业,有不同境界。敬业,对职业的敬重,愿意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的老师在中国很多。这是做一个好老师的第一种境界。第二重境界,在敬业的基础上对技术精益求精能逐步向艺术的水平提升,这就是专业。形容老师“春蚕”“蜡炬”“老黄牛”充其量是敬业,做起来不够难。专业要比敬业难。这不仅仅需要态度,更需要智慧。而智慧源于长年累月的坚持学习,善于反思,积极践行,这非一般人可以做到。最难的也是最高的境界是乐业。发自内心、不图回报的欢喜和热爱,将教育的清贫寂寞、繁杂艰辛都化作朵朵鲜花绽放在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日子里。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我只想说:在教育理念上,在真正的以人为本上,在着眼于人的发展上,我们的祖先早了几千年前呢。我们不但这样说了几千年,而且有无数中国老师身体力行了几千年。这也是我们教育的自信,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信。

            (2018年6月11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来是这样(6)——读方帆《细说美国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fd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