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18d08252d6cd8cd5.jpg)
十耘说诗·教你写诗:诗歌技法43☞水鬼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d01bb230583395b5.jpg)
【诗人简介】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诗集《一首诗•一座城》等,作品在《星星诗刊》《小诗界》《中国诗歌网》等多家报刊杂志、网媒发表。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f4d3b91bb4907812.jpg)
十耘说诗:诗歌技法43☞水鬼
折腾的夏夜
诗/易生诗梦
炎热,夏至后的天气
已经把季节译成绿色的语言
不敢到红色的花朵里去抒情
荷塘的蛙声
却带一点凉意
将月亮和星星铺在我的枕头上
枕上泪水盈盈
仿佛命运的钟声敲落的寒星
一阵清凉挤进卧室
拨拉着孙子梦里咯咯的笑声
笑声拉住命运的尾巴
在夏夜的冰河上滑行
冰河的寒气冻结着黑色的喉咙
集结的气流盘结成一根长绳
将脚步牢牢捆绑
蝴蝶从无奈的垃圾箱里飞出春天的柳绿花红
阉割的夜声和刀子在远古密谋
刀子把血肉刮成骨渣
全抛进夜的黑洞
睁着眼仰望旋转的吊扇
鬼影般摇着沉静
迷迷糊糊
把炎热搂在怀里
一轮太阳烧焦了全部意象的黎明
☞技法:
【水鬼】笔者的家乡,是挨着水的,挨着水的地方,总有一些神秘的传说。比如水鬼。水鬼在南方的某些地区叫水猴子,它会突然用尖利的爪子在水里抓住你的双脚往下拖,直至把你淹死。我家边上的水库也是一样,每年都有人溺水而死,老人们就说是水鬼害的,它们害了人好去转世投胎的。作为北方,我们家乡的水鬼比南方的“水猴子”更诡异,它不是靠粗暴的肢体动作取人性命,而是(据父亲说)变成一些足够吸引你的东西,如金色的贝壳,彩虹色的蝌蚪,甚至是灿烂的金银,把你一步步勾向深渊。笔者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曾遇到这么一回,那是一只绝大的虾,看起来非常肥美,它就懒洋洋地趴在触手可及的浅滩,等我伸手去抓的时候,发现它已经移到了更远处的卵石间,而我并没有见到它动,我再去抓的时候,它的姿势依然丝毫未动,却移到了深处的水草,等我再要去的抓时候,发现水草间若隐若现有两只暗红的眼睛。我至今也不能确定那一定是水鬼潜伏的双眸,或者是两尾红鲤鱼,但那只诡异的虾却烙在了我的记忆里。
说了这么多,我要说明什么呢?优胜劣汰的大自然给了人类固有的自我保护本能,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是不可能自愿进入未知的深渊的。这就是很多人不愿意读那些“读不懂的诗”的原因,但是有些情况下,诗人要表达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或人生体验,或是搞一下文本创新,又绕不开“读不懂的诗”的创作。在这种情况下,就牵扯到,怎么通过一定的书写技术,能让读者最终接受“读不懂的诗”?换句大白话说:我想表达更深刻抽象的东西,读者看不懂可咋办,咋能让他们跟着读下去?
水鬼这条技法,就是通过由浅入深,由“懂”到“不懂”的叙述,把读者一步步拉向诗歌尾部的深渊。
其主要方法是从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已知把读者“拉下水”,再一步一步“拉入深水区”,抵达读者原本不能接受的未知,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剖解:
一提到夏天,往往就是西瓜呀,藤萝呀,老井呀,知了呀,蒲扇呀,弥漫着童年和老院的味道,写的不是夏天写的是一种留恋,可如果都这样写,味道也就没味道了。我们简单剖解一下例诗,从实战角度理解水鬼技法,同时也看看诗人为什么能够呈现一个与众不同的夏天:
第一段:荷塘的蛙声,带一点凉意。夏日的微凉,好理解。
第二段:枕上的泪水,仿佛命运的钟声敲落的寒星。命运的寒凉,深了一层,难度上尚可理解。
第三段:冰河的寒气冻结着黑色的喉咙。深寒,但指的是什么深寒?不大好理解了。
第四段:把炎热搂在怀里,一轮太阳烧焦了全部意象的黎明。由极寒到极热,但指的是什么极热?更不好理解了。
我自己就是一个懒人,为什么能把这首“读不懂的诗”从头到尾一字一字读完,而且非常喜欢,原因就在于诗人精心布局,充当了那诱人的水鬼,把我拉到了潜意识里抵触的深水区。
☞步骤:
为便于掌握,我将水鬼技法创作的诗,简单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下钩子。用简单易懂的内容(当然要有些美感)让普通读者接受并上钩。
第二部分:拉钩子。用稍微难一点的内容,把读者往下拽。此时大可不必担心读者会放弃,不会,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他们不愿意读完全读不懂的东西(那样会彻底击垮自信心),却从骨子里边喜欢读稍稍高出普通认知难度一点的东西,以满足那点儿虚荣心:瞧瞧,我比你们强吧,能读懂一般人读不懂的东西。
第三部分:拖下水。诗人带领读者抵达他们本不愿到达的艺术深渊和哲学花园。请注意,这一部分虽然可以深,但不可以空;正是因为深,所以更不能空。要用具体而丰富的意象弥补它的抽象,比如例诗中的吊扇,就起到了这个作用。
☞造句:
下钩子(通俗易懂):我窗前飞来两只鸟,红红绿绿讲述春天的趣味
拉钩子(略加难度):它们原本是空气里飞行的鱼,因为一种光学,不小心长出了翅膀
拖下水(抵达深渊):你我都在锁紧黄昏,交换眼眶里的星球,抵达宇宙之羽
长按赞赏码,感谢您的鼓励支持!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208c6f2e986d8e9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