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最值得看的不是故事情节本身,而是主人公默尔索对于世事人情的洞察,冷眼旁观,以局外人的身份揭开当局者的面纱。
默尔索隔岸观火,却惹火上身,当法官问他杀人动机时,他说是因为太阳,法官没有心思听他解释,因为在法官的心里早就对他判了刑,他对待母亲葬礼、女友等事方面异于的反应,被贴上了标签,那就是他是一个冷血的、孤僻的怪物,一个怪物说的话有谁会相信,他们寻找那么多证人,不过是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深明大义,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完全正确与所谓的正义凌然,在道德上杀死他的精神,再从法律上杀死他这个另类。
其实默尔索是可以辩解的,他之所以掏出枪是因为他看到他掏出了刀,恰好巨大的太阳炙烤在脸上,让他突然眩晕,很可能是因为他出于慌张而作出的正当防卫行为,但他懒得解释,当然主要是他们也不给他解释,说一句话的机会,他们滔滔不绝仿佛都是为了他而来,却不让他说一句话,充满了挖苦的讽刺意味。
从世俗角度来看,主人公确实像鳄鱼一样冷血,这种人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却没有人追究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样的家庭导致一个孩子长大会这样。默尔索强调过他父亲死的很早,的确,一般童年时没有得到过爱与关怀的人容易生性冷漠,这一点李玫瑾教授从犯罪心理学角度讲过。
看似“事不关己”的局外人,其实是局中人,如果真的是局外人就置身事外了,但他却被卷入其中,起因也是为了所谓了邻居哥们的一点风流债,他愿意为了他去做假证,并且考虑他的感受,配合他去跟人打架,期间善意提醒对方.“如果他不拿出刀,你也别掏出枪。”他是善意的,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故意杀人的动机,却因为光影交错中的一次防卫过当而走上了断头台,此时他曾经的一些细枝末节的生活过往被一一连根拔起,几乎等于社死了一样,人们高高在上,一副审判者的样子,幸灾乐祸,挥舞道德的大棒先将默尔索批判地一无是处。他们容忍不了他的真实、坦荡,因为太过真实的坦荡等于在揭开他人虚伪的面纱,他们认为人不应该是这样,应该是那样的才对,仿佛只有步伐一致才是自己的同类,否则就是敌人一样,势不两立。
律师、法官、检察官,甚至等着靠他新闻来为报纸做宣传的记者,他们看似是热心的正人君子,一副上帝的视角,其实他们也是虚伪的看客,只是职业为他们披上了正义的外衣,没有人真正在乎真实的正义,人们只在乎普罗大众世俗眼光,他们不为正义工作,只为名义上的正义寻找借口加倍佐证,确保无疑。当然欣慰的是也有几个人是认可他的,有的人说他是个好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从来不说废话,有的人说他对他的狗很好。
这本书通过一个另类性格的局外人故事,加缪揭示了人性、人心最真实的部分,也扯下了司法公正的外衣,仿佛他想告诉人们一个格格不入的人将会落得怎么样的下场,作为不谙世事的局外人你不等自己主动出局,别人也会迟早请他出局,而司法、道德的执行者人,是局中人的一部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如果参照庄子鼓盆而歌的典故,主人公大智若愚,他有庄子超然物外的洒脱自在,看透生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只因他是个普通的域名小卒,人们不允许他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存在,就像牧师不允许有人能不信上帝一样,这是违背常理的。
《局外人》虽然是加缪在二十六七岁写的,但他描写刻画人物神态、心里方面的笔力更像是一位年过五十,历经世事的长者写的,他洞察人心、深谙人性的丑恶与光辉,在悲观绝望的虚无里虽然清醒、冷静,但依然对人性抱有希望,就像默尔索的女友一样,她从头到尾她是真善美的存在,她是理想的化身,也是唯一能够欣赏主人公真实、坦率一面的局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