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刚刚踏进这所大学的校门时,心里有无数个美好的蓝图,可是当我真正开始时,完全是"拖延症"三个字的写照,早上也是能睡到多晚就睡到多晚,晚上也是报复性的熬夜,每一件事情都在永无止境的拖下去...直到今年上半年,这样的情况完全发生了改变:
一、终身学习
我们经常会听到20岁时怎样,30岁时怎样...甚至是"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这种话是非常可怕的,它牢牢地抓住了我们的潜意识,乃至我们的某些行为也在不经意间受到它的影响,当思维模式从固定型转化为成长型,会一瞬间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它会使你没有所谓的焦虑,摆在你面前的只是成长二字。应该是"二十岁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你三十岁的打开方式"
二、刻意练习
接触这个名词是在樊登读书中的《刻意练习》这本书,很惭愧听完以后并没有关于它的任何行动,今年6月,我第一次听到关于它的成功者,那个时候我在动车上,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更是强大的执行力,"10000小时理论"你就可以成为一个领域专家,get到一个强大的硬本领。在10000小时的时间里不断地进行刻意练习,绝不是不用脑子的练习即天真练习。
三、清单列表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但是也仅仅只有四类即重要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不紧急,我们每天都在刷手机,这就是不重要不紧急,对于这一类事情我们应该摒弃掉,在我看来碎片化的时间就是去完成不重要但紧急,比如什么什么表,而应该格外重视并且画大量时间做的便是不重要但紧急比如英语,这也是你每天早起应该修炼的硬本领。
四、复盘反思
在我看来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复盘反思,做这件事的程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一天当中的框架应该是计划→总结→复盘→反思→再计划,如何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所以往大了讲,人生不也是这样的过程吗?
五、精力输入
之前一直都对运动有偏见,本身体育也不好,所以运动这件是对我来说就好像瘟神,能逃就逃,在《运动改造大脑》中说是运动构建了我们祖先的大脑,通过运动可以很好的调节压力,可以进行能量输入。之后我就开始去跑步,去运动,发现根深蒂固的思想真的很恐怖,跑步真的很重要。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能不麻烦就不麻烦的构造,所以我们经常会懒,会去拖延,拖延带来的是不断地产生麻烦与烦恼,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去做,而是犹豫不决与拖延,什么都不要去想,体验"心流"时刻,仅仅是just do it.
我的拖延症,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对于之前的那个我来讲,几乎达到了90%,通过观念,方法,与那个更好的自己携手同行。
加上我目前的计划吧
1、一个月读1到3本书,一本人文,可以的话去读一些应用类或专业类,达到一年25到30本书的目标。
2、一周2到3次运动,每次多跑100米,每月多跑一圈,一年达到10公里。
3、每日30分钟精听,每日学习萌姐英语,每日一段精读,每日一首古诗。
4、每周至少一个专业课的思维导图,至少3节一笑而过课程,一周关于一个话题的输出。
5、每天坚持早起,100天达到早起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