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教育
拖延者的内心深处

拖延者的内心深处

作者: dhrbdjkal | 来源:发表于2017-03-12 11:14 被阅读170次

其实,拖延这个话题,我们聊过很多,但是我们到底在搞清楚什么是“拖延”这个现象没有呢?经常我们一上来就是简单介绍某某拖延的场景,再放一堆方法论上去,这样效果并不好。

图片

对症下药,方能治病。

什么是拖延?《拖延心理学》这本书绕来绕去,其实就归结为两点:

第一,是害怕失败的拖延。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看到别人做得很好,但自己内心又不能肯定自己能像他人一样,完美地完成任务,害怕被嘲笑,害怕被当成异类,往往不敢尝试,没有自信,所以会拖着这事不做。

而恰恰不做这件事,在逻辑上来讲,不代表我做不好这件事,接着就可以推出,我没做这件事,自然就没有发生失败,没有失败就不会被人嘲笑,不会被当做异类、低能,这种巧妙的心思就不断引导自己,一直拖下去,拖一辈子。

第二,是抗拒权威的拖延。

同样,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愿意掌握主动权,这一论点-我是我自己的主宰,任何人都不能控制我、左右我,成了内心拖延的理由。

某些时候我们在不急不慢地处理自己的事情,然而突然上司的一个电话、母亲的一个大声叫唤,犹如一道圣旨,充斥着不可抗拒、立即行动的语气,要我马上停止手头正做的事情,往往我们身体会欺骗对方,我们行动了,但只是简单操作,并未积极处理,用身体的抗拒来表达内心的不满,故意延缓做完这件事的时间,把一分钟,拖成一小时,一小时,拖成一辈子。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明知道自己可以好好做完,也没有任何人逼迫你,还不动,那是你懒,没别的。只能说明两点,一是你自我责任意识不高,二是这件事不够重要,难以引起你的重视。懒惰不在本文讨论范畴。

上述两种拖延表面上看,对于第一种,是缺乏自信,内心安全感低,自己在不断寻求自己和别人是同类的稳定性;第二种,是情商不高,对理解事物的能力有偏差。

但从深层次来讲,这两种形式拖延,都可以追溯到婴幼儿时期,以及家庭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期。这是存于潜意识里面难以发现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根据层次不同,人的意识可以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狭义的意识相对于人的全部思想,只是冰山一角,而我们平日意识不到的部分-潜意识,对我们语言、思想习惯、行为习惯都有深层次的影响。

01.对于第一种拖延,在婴幼儿时期,我们获取爱的唯一途径,就是哭泣。那时候我们不会表达,只能通过这种动物本能的方式来获取父母的关注。

又因为我们现在的人类其实是早产儿,不像其他哺乳动物-羚羊、大象等,刚出生几分钟就能撒开了跑。我们至少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来慢慢学会语言的简单表达,那这一到两年期间,我们内心感到危机时,寻求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的方式就是哭泣。

然而,面对这种哭求,不是每个母亲都这么尽职尽责,不是每个母亲都会及时回应。

其实这时候,每个婴儿在动物本能上获取不到母亲的爱,那在这个孩子的潜意识里,而且是第一次形成的潜意识里,是得不到安全感的,安全感低下成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

图片

这也是他进入世界的第一次尝试,但这不成功的经历,造成对自身的怀疑,不过这长大后不会有印象,只是深深的埋在了潜意识。

当然,婴幼儿时期获取不到爱,导致长大后的安全感的匮乏,是一方面。可能读书时期,由于父母吵架等等一系列原因,形成家庭安全感的缺乏,对自己的无能为力的困惑,自身家庭地位的缺失,等等都容易导致这个孩子内心的自卑,从而不愿意尝试。

因为在性格可塑性最强的时候,他是在家里呆的时间最长,受到家的影响最大。

如果在家里和父母交流、互动,每次遭到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吵架等原因产生的失败,是非常影响小孩心理状态的啊。

在他外出面对事情,要独当一面时,他面对任何事情的经验,来源于家庭里的自身失败,可想而知,为了抗拒失败,不得不拖延,因为没自信了!

02.对于第二种拖延,有一大部分原因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在竞争激烈的大趋势下,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特别是中国人,在小孩小时候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把顺从、听话,当做了小孩品德的第一要义。

更不好的一点,就是父母盲目的追分心理,什么情况都拿分数评判一个孩子,不论对错,不论努力和过程。

稍微有独立意识的青春期学生,就会想反抗这种“中国式服从教育”,但是面对父母、老师这种权威,如蚍蜉撼树,拖延成了自己表达内心的唯一手段,就是你让我做什么,我身体上照做,但我内心里就是拖着不积极做,跟你耗时,气你。

青少年会以为,尽管自己输在了表面,但是赢在了心里-我心自由。

又像读书时期,父母工作繁忙,看不到孩子努力的其他方面,唯一能快速评判孩子是否努力的结果,就是分数,唯一能对比的结果,也是分数。这在家里,就容易形成唯分论。

于是面对成绩不好,孩子容易受到责备,但自己努力的一面又没有被看到,内心是不满的,于是,拖延,更成了一种有效形式,拖着不学习,或者坐在椅子上,拖着不看书,用来反抗对方的要求。这时候只能说明我在学习,但仍成绩不好,不能怪我不学,继续用低分制来打击父母的期望,同时在内心开心的庆祝胜利,因为父母没有了理由来说道自己。


说这么多,并不是想悲哀拖延者的命运,而是想让大家看清,严重拖延者的形成,确实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先把自己真正产生拖延的病因找到,才能进行第二步,改变拖延,改变人生啊各位。

如果,按照小时候的发展,各位能想到自己拖延的根本原因,或者诱因,请先理解这些原因,因为你在长大,你要接受自己的命运了,要从潜意识里发现,我看见这些问题了,我需要改变他们,因为我要活的精彩。

对于第一种,害怕失败,是由于家庭的感情缺失,形成的自卑心理。

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想,我们获取不到爱,是真正父母讨厌自己吗?肯定不是,他们也是人,他们其实也是一个孩子,他们有缺点,他们有烦恼,可能父母没有给你营造一个小时候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但是他们把你养大了,你现在的身体是健康的,这,其实已经很伟大了。

并且你还接受着教育,说明他们在努力让你成人,你要感谢他们,他们是爱你的啊!所以,明白自卑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解它们,重新塑造自己,尽管下次尝试真的失败了,让那些嘲笑你的都笑去吧,只能说这些人都不是你的朋友。

对于第二种,抗拒权威,是由于当前社会教育的片面性,形成的抵抗心理。

这是对事物的认知偏差造成的,我们都被告知要做好这件事,但为什么要做好这件事,我们感受不到,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成绩差,考不起大学,你的月薪不会超过3k的日子。不能从身体上明白社会为何一直在强调成绩,只是觉得考不好也没有天塌下来。

那是因为我们青少年目光短浅,涉世不深,见识不到大人口中的那些问题,经过这种对权威的抗拒形成习惯后,很容易走出社会后对任何领导都产生抗拒。行为主义认为,我们形成的习惯得以存在的原因,在于这些习惯能够使我们获益,所以,青少年时期的习惯,很容易带入社会的。

所以,既然明白这里面确实有父母教育方针的问题,也要懂得自己涉世不深,难知父母苦心啊,其实他们这不是还是为你好吗?希望你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升为龙凤。

他们看到了你看不见的未来,但是你却感受不到他们口中那种不努力的命运。

如果明白自己为何有时候面对事情有抗拒拖延的心理时,别再抗拒了,就积极地去做吧,因为那确实会改变你。

图片

END。

相关文章

  • 拖延者的内心深处

    其实,拖延这个话题,我们聊过很多,但是我们到底在搞清楚什么是“拖延”这个现象没有呢?经常我们一上来就是简单介绍某某...

  • 拖延症背后的机理

    核磁共振试验,扫描受试者大脑→→→ 拖延者和不是拖延者的大脑是不同的 - Rational Descision...

  • 拖延心理学(十八)聪明拜托被动拖延的怪圈

    如果你身边有拖延者难免会被他们所影响。对拖延者,没有什么简单的解决之道,对那些在拖延者身边的人,也没有什么简单的答...

  • 逆向系列——如果你想成功,先想想怎么失败

    一、拖延下去 著名的TED演讲者蒂姆·尔班在《你有拖延症吗》中介绍到拖延者的大脑机制:拖延者和非拖延者这两种大脑里...

  • 主动权的归属

    拖延症患者的大脑与不拖延者的区别 两者都存在着理性决策者,与不拖延者不同的是拖延者的大脑里常驻者一只及时行乐的猴子...

  • 两条相反的道路

    拖延者,于惊恐担忧虚幻迷离的“幸福”中赢得如影随形沉重无比的痛苦 不拖延者,在全情投入短暂高效的“痛苦”中赢得永恒...

  • 《终结拖延症》读书笔记

    引言 拖延是什么 拖延是把重要和有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 摘掉“我是拖延者”的标签 不要给自己贴上拖延者的标...

  • 2018-03-24

    学会判断时间,在拖延者的眼中,时间不是有限的,而是可以无限拉长的,但事实上,时间是有限的,这是拖延者的外在表现。拖...

  • 【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杀死一个人

    1.拖延症危害一个人的健康 2.拖延者比非拖延者压力更大 3.摈弃拖延,过线上的人生

  • 拖延心理学

    (五)拖延者的信条也是一个很大的根源 书中提到拖延者的信条如下,这些信条确实很容易让我们陷入拖延的怪圈。 我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拖延者的内心深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et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