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书稿都不是在一天里写成的。
如果你能接近作者的生活,没看过柯南你也大概能在他其中找到蛛丝马迹(不一定成为邻居,部分写作者的生活他自己忍不住就开口说了)。
蒲荔子是我喜欢的80后作家。从《李傻傻三年文集》中部分短篇小说和散文即可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对年轻作者尤其是这样,因为尚难离开生活经历、也没有剥离的必要),既可以摊出长篇小说《红X》的部分创作谱系。也可以作为其以后创作的一个潜在对比。
就阿乙这本书来说,它以时间为主线呈现,其中的随笔长短都有。按时间发展可以帮助读者理清头绪,不致太无章法,但又似乎失去了某些暂时想不出文字描述的惊喜(反正2007年不是世界末日)。而长短大概取决于当日生活的心情、时间、所见所感的震撼程度等,这只有阿乙自己知道。篇幅的自由度也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有血有肉。
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并非以上表层的东西。这本随笔能够引发读者一些思考或是读来觉得有料的原因在于阿乙在某些问题上挖掘的深度。不至于写出论文来,但也显然比普通的日记多了些体悟。他把传统上认为“羞于曝光”的 潜意识 说了出来(类似于前人谈到不少人看到妇女露出的肢体就想起性器一类),这让他的真诚显了出来,留在读者的思维中。比如他对人类为了传宗接代而举行性交、教养子女一事的思考。
至于书名《寡人》,不好推测。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某些时刻无处共鸣的孤独。这种感觉不会因知己的偶尔出现而减弱,相反,见过西施再和东施打个照面难免更憋屈。
还没看完,就此打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