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的选择》第二章讨论的是时下相当热的早教话题。
一、到底什么是早教?
说起早教,大家都会不自觉想到早教机构,其实早教的含义远超早教机构。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早教。宝宝从出生后获取的所有信息——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环境、邻里关系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早教就是给婴幼儿提供各种条件,促进其健康发展,包括生理上、认知上以及社会化和情感上的全面发展。
二、早教有必要吗?
早教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
因为婴幼儿期间大脑发育飞速,极具可塑性,生理发育和智力发展都需要大脑的支持。脑科学研究发现,在人生的头三年,婴幼儿大脑的发育突飞猛进。大脑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之间的间隙叫突触,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细胞传到另一个神经细胞。婴儿刚出生时就像个小接收器,通过看、听、闻、尝、触摸等接收外界信息,当他们两三岁时,大脑突触的数量是成人的两倍。
但突触并不是越多越好,在3-4岁时突触数量达到最多,但“路”太多反而影响选择,所以就需要依据外部环境改变孩子生理、行为,调节突触数量。这也就是早教的一大作用。
美国政府于1965年开启的“启智计划”就是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进行教育补偿的一个早教项目,至今惠及了3000万儿童。得到项目帮助的儿童27岁时,比没有得到帮助的同伴,收入多、结婚率高、入狱可能性小。
三、什么样的早教是好早教?
婴幼儿对世界的感知是来自于他们的感官和动作的,所以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运动、触觉能力的培养。发展心理学家阿道夫做过一个有趣的学步儿实验,发现孩子在走路时是可以根据环境来调整走路策略的。因此,运动有利于宝宝运动技能更有利于智力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早教也不是越多越好。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纳格尔表示,因为孩子情感、压力调节能力都有限,所以父母让他们太多学习且目的性较强的话,很可能破坏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孩子的学习窗是比较长的,目前无证据显示,越早开始学习效果越好。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行为学家格里诺通过白鼠实验发现,自然环境里的白鼠比实验室白鼠的大脑发育的要好。说明自然环境可能比刻意创造的丰富环境更有利于大脑发育。
哈佛大学教授怀特在哈佛幼儿园主持了一个长达13年的项目,他发现,很多优秀快乐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看上去无所事事的样子。而这些时间其实无形中促进了他们的发展。所以,家长其实不应该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让他们提前学知识,而应该让孩子玩他们喜欢玩的,让他们有时间发呆。
创造力不是来自大脑接收了多少信息,而是在于如何利用这些信息。
四、最好的早教“老师”是父母
父母和家庭是早教的主力军。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充满爱的照料才是宝宝良好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和他们多一些眼神的对视、肌肤的接触和情绪的交流,带他们到自然中玩耍,鼓励他们通过感知和运动来探索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