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学老师在一次讲座中谈到自己的成长,她说,我的成长就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我的成长史就是笔耕不辍的写作史,我的成长史就是课堂实践的磨炼史,我的成长史就是持续反思的研究史。回顾自己一年来的成长,似乎也是在阅读、思考、实践、总结中发生的。
越忙越要读书
一年来,买书近三十本,通读或在读的书籍有《我这样教语文》《解读语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王崧舟讲语文》《给孩子上文学课》《童年不可错过的文学课》《上一节朴素的语文课》《上一节高阶阅读课》《低年级语文这样教》《绘本课程这样做》《玩转绘本,创意读写》《王君——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笔记》《一路修行做女人》《一个人的村庄》《飞鸟集》《文学回忆录》等。
坚持在喜马拉雅上录完了闫学老师的专著《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教育阅读的爱与怕》《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赫尔曼说,世界上的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会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因为读书,课堂上我更得心应手了;因为读书,面对班级管理中棘手的问题不再束手无策,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读书,对学生、对家长、对同事多了切己体察,多了换位思考,相处得更和睦更融洽。
写作,像风一样吹过来
2017年8月,第一次写“简书”,起初每周一篇,自今年9月16日以来,日更一文,截至今天,陆续坚持写了129篇文章,有读书笔记,有班级管理的一点点心得,有课例评析,有平凡琐碎的人间烟火,那些小确幸或小忧伤,共计20万字。
给自己定下日更一文的小目标时,是有些顾虑和彷徨的,日子像树叶一样稠,每天都要写呀写,这该是多么浩大的工程,你又如何能保证今天的你不会重复昨天的自己?但是,没关系,饭是每顿要吃的,觉是每天要睡的,呼吸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有吃饭睡觉的时间,一定就能找到写作的时间。日更一文的前两个月我一般把写随笔的时间放在早上,后来,天渐渐冷了,早上还想赖会儿床,就逐渐放在了晚上。周末一般上午写。渐渐,找到了写作的节奏。渐渐,找到了生活的节奏。
扎根教室,敬畏课堂
一年级兵荒马乱,二年级顺理成章,三年级略有心得,一路走来,我觉得生活有了质量,自己有了力量,越来越喜欢孩子,越来越享受课堂。我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寸时光。我深知我该教给孩子什么:健康活泼的身体,阳光开朗的性格,读好书,写好字,会写文章,写好文章。
教育的别名叫影响,我深知示范的力量。我每天练字,他们也每天练字;我每天读书,他们也每天读书;我录有声书,他们也录有声书;我写简书,他们则每天坚持写日记。每晚临睡前阅读孩子们的日记,感受他们成长的脚步,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对我来说,是一天当中最惬意的时候。
也上公开课。今年7月,在汉字与汉字教学国际研讨会上,讲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让说文解字进课堂。9月开学,在学校上引领课,仍然是这节课,放在统编教材单元统整的背景下去讲,重新调整设计,教法大不同。后来,承蒙区教研市马老师的信任,给区新入职教师做语文课堂教学的培训,讲得还是这节课,但已是第三次调整。11月,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优质课大赛,讲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初赛过关,晋级区里的比赛,几易其稿,在三三班试讲,获得从未有过的高峰体验,在当日的简书里,我记下了这幸福的瞬间:
课上得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心弦拨动心弦,智慧牖启智慧,我和孩子们天然的默契,我们在课堂上,若风行于水上。风停了,水流,云在。恍然觉得,这首诗是写给孩子们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不正像孩子们那明朗的让空气都微微一震的童声朗读吗?这充满真挚情感的抑扬顿挫的声音,充盈天地之间,小小的教室瞬间变得无限宽广。
“山色空蒙雨亦奇”不正像课堂上孩子们的静思默想吗?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千山万水,一览西湖的湖光山色,他们看到了,看到了晴天明媚的西湖,看到了,看到了雨天仙境般的西湖。他们徜徉西湖,流连忘返!他们体会把“西湖”比作“西子”的绝妙,他们说这个比喻好,新鲜,丰富,贴切。他们说,西湖是苏轼的朋友,亲戚,掌上名珠,是诗人的命啊!
我该怎么赞美你呢?和我共上这节课的可爱的三三班的孩子们!
只有两句诗罢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后悔没把这节课录下来!真的,这节课无法复制。不知等了多久,我终于遇到了久违的课堂的高峰体验。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一首诗,一节课,前后三教,打磨了一年多。值了!
课上完了,我的元气似乎已耗尽,前所未有的累,下午放学回家,尚早,直奔卧室,和衣而睡。
课堂,永远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所在。我们的全部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得以体现,如何敢怠慢?
一群人走得远
这一年,认识了更多优秀的同行,更见证了我们实小教师在校领导的关怀、激励、赏识下所迸发出的工作的热情和干劲,我们各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各个年级明争暗赛,我们各位老师竭尽所能!从这些优秀的领导和同事身上,你会看到卓越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偶然事件。所谓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个人的潜能才能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才华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没有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舞台,没有实小这个成长的土壤,很难想象,我们每个人会有今天的发展。
今日大雪。
想起了和师范同窗好友晓蕾、晓丽踏雪寻梅,在雪地上创作书画的美好时光。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多么喜欢这首小诗,我且问问你: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https://img.haomeiwen.com/i7594075/bf343f2595133d2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