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先生
公众号文集
9个想法
聊聊对市场的看法 | 投资问答录
>> 对于后市,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继续保持谨慎、理性的态度,事实上,我一直以来,都是这个态度。
老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不预测市场的短期涨跌,达到买入条件就买,达到卖出条件就卖。
>> 我一直都是用资产配置,来应对市场的涨跌起伏,以不变应万变,目前看,效果还不错。
现在,我自己的股票账户中,既有A股,也有港股和美股,还有少许的战略配售基金,类似于债券基金。
我家人跟投的基金组合中,虽然目前以中国资产为主,但也分散分布于A股、港股和美股,并且,我们还留有不少仓位的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
>> 如果股市后续继续大涨,达到我们的卖出条件后,我们会继续减仓,转投固定收益类资产;
如果股市后续大跌,那么我们会将手中的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及一些抗跌的指数基金,换成我们更看好的股票和基金;
如果市场横盘,虽然价格暂时没动,但我们持有的资产,价值在稳定增加,横盘越久,估值也就越低,如果有现金的话,我们就可以买更多,这对我们也就越有利
>> 综上,无论出现哪种情形,我们都有足够的策略去应对,当然,把握好计划与节奏很重要,一切都不着急,慢慢来。
>> 个人观点,尽量再等等,食品饮料虽然是一个很好的行业,但不可能一直处于景气周期,目前的估值也不便宜了。
不要仅仅看到这两三年的食品饮料行业的上涨,还要多看他们在2012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的下跌。
>> 以下是我的个人经验,未必完全科学准确,但确实实用有效。
(1)在自己的能力圈内选择资产,只买自己能看懂的。
(2)在上面的基础上,尽量适度分散,降低持仓资产的相关性,降低相关性的维度包括品种、行业、市场和国家。
具体持有几只合适,还是要看你自己对这些股票、基金的理解,原则上来说,通常是不少于三只,不多于十只,总之,踏实、舒心就好。
>> (3)如果一只股票或基金,自己真的想清楚了,确实看好,而且价格目前正合适,甚至很便宜,这时候,完全可以一次性买足仓位。
如果我们确实看好一只股票或基金,但目前的价格却太贵,可以先买一小部分,比如说计划仓位的20%,如果股价后续大涨,自己因为有底仓在,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如果股价后续大跌,则可以通过有计划的补仓,买足仓位。
>> 这个以前应该在学院里说过哈:持股超过1年:税负0%;持股1个月至1年:税负10%;持股1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