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结束那年,我步入一所知名测绘专业学院读工科。后来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很错误的选择之一,因为,自己更适合从事绘画或艺术,尽管也不是很喜欢,但有天赋。文革结束后国家急需技术人才,理工受青睐,大家都被鼓励往理工钻,后来有点被忽悠的感觉。不过现在学佛了,回头看都是自己应该走的人生路。
第一个暑假回家,听说高中同班的一位女生在高考结束两个月后服毒啦。高中时,我们私下关系比较近,出了事后很多当年的同学和老师都瞒着我,担心我会伤心情感上受打击什么的。这也是有点往多里想啦,关系近不等于有男女感情,只是比较要好而已。其实她心里装有自己心仪的男孩,也是我们同班同学,也是我比较要好的朋友。只是她把这份情感窝在心的深处,始终没有表达,以至于怀揣着这份执爱,伴随着一缕幽魂随风飘逝,甚至到现在,那位曾经的男孩未必知道曾经有一位内秀纯情丫头,为他独自品味着苦涩的爱恋情怀。假如当年那男孩了知,也接受了这份情,后面也许不是悲剧。哎,人生没有“假如”。
到底什么原因促使这位豆蔻年华的的女孩这么狠了断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所说不一,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内心要强,听到了几句不该有的话,就这么一赌气走了,留下惆怅哀叹的老娘和关爱着她的家人朋友以及无数人的叹息。
人啊,图啥?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我大一那年,和我同届同系不同班的一位很帅的男生,一天下午课后球场打篮球……
那时的大学不比现在。经过及其辛苦的中学竞争后,进入大学后比较放松,好玩。辅导员盯得严,课程还是上的,也有很多很用功的学生。那时没有学霸学渣的区分,大部分同学都用功,常常会看到校园小路、花园、足球场的台阶上散落着读书的男女青年;或者图书馆,大教室总是灯火通明,不会缺人。也有很多,尤其是男生会窝在宿舍打牌,不是麻将,那时没有麻将,就是一副扑克牌会一直玩到很烂,或者下棋,军棋、象棋、围棋,不去上自习,很少缺正课,这大概已经很“渣”啦。
如今校园里的孩子,无论男女,不分昼夜,窝在寝室打电脑游戏,沉溺于数字幻化的虚拟空间,品受着内心虚化的生死苦乐,爱恨情仇,难以自拔,真是可怜。早在2000年前后由华谊兄弟发行,沃卓斯基兄弟指导的系列动作片《黑客帝国》就预示了人类的世界被极大的无处不在的计算机母体程序所控制。试看如今,不正是被言中吗?世界已经被程序化,虚拟主导了人类所有的生活,一个巨大的、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母体”主宰着人们的意识、行为乃至整个生存空间,你我早已迷失真实。
扯远了,拉回来。
那天下午,就是几个男生在打篮球,这同学往上一跃,就这一个跳跃下来直接倒地,再也没有起来。故事很短,就如人生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