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法学院中国中心成立十多年了,2016年加上了蔡中曾三字。蔡中曾出身耶鲁法学院,1957年毕业后回台湾执业,商业律师生涯很成功,多年来对母校颇多回馈,惜本人已于数年前去世,此次名题中国中心,起因于一笔3000万美元的捐赠。
捐赠来自于他的儿子,蔡崇信。
蔡崇信也是耶鲁法学院毕业,身份是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董事长,但人们都知道,在阿里,头衔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信不信任。蔡多年来在阿里低调行事,如果在马云信任的人当中选三个,其中肯定有他,如果只选一个,恐怕也还是他。
捐赠典礼由中国中心负责人保罗•格威兹主持,法学院院长、蔡中曾当年的老师、蔡崇信同窗以及蔡崇信次弟发言。我参加的典礼也算不少了,全场发言都这样讲理、周到、体贴、动人还是第一次体会。这里当然有捐赠与回馈的固定套路,我还是很被打动。耶鲁法学院水平真是厉害啊。
典礼之前,蔡崇信与耶鲁法学院学生作了次对话,我挑了人生抉择这部分录在下面。蔡今天的成功与他1999年从国际洋行投身本土小公司阿里巴巴密不可分。他也是那个时代做出类似决定的第一人。
学生:你学法律出身,为什么转而从商?
蔡崇信:我家三代都是律师,其中父亲和我都毕业于耶鲁法学院。毕业时,我的同学中不少去了公职,有些去做大法官的助手,我却喜欢做税务律师。因为有人跟我说,你数学好,试试税法吧。我一试,还真喜欢。事后看,从律师到商界的转换,其实没有那么大,对我来说算是渐变(evolution)。与其说是职业的转换,不如说是文化的转换。做律师有个遗憾,就是只能出主意不能做决定,我想做决定,所以就转到商业那边去。
1999年加入阿里巴巴之前,我在Investor AB的香港公司做投资,这是瑞典最大的家族企业。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谦卑,比如严格要求,比如学会用excel,瑞典人习惯将任何事情研究透。
学生:你耶鲁法学院毕业,做投资做得好好的,为什么会加入阿里巴巴?当时它啥都不是。
蔡崇信:1999年5月,我第一次见到马云,感觉是命运把我们带到了一起。本来我是代表Investor AB去看要不要投资马云,结果发现它连个公司都没有,就是个网站。我就说,我给你注册公司吧。
我见过他们18个创始人,都是马云的学生,一群没出过国的人,但个个精力旺盛,龙精虎猛,感觉很奇特。我跟马云说,你把股东名单发我,我给你注册公司,马云就发来了传真,18个人都在上面。虽然他们都是马云学生,但马云把他们看作创始人和伙伴。与同伴分享,这在创始人中可不常见,我就动心了。
学生:你到阿里巴巴做什么?
蔡崇信:马云从来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角色。我最早做公司财务方面,比如融资,做模型,其实一言以弊之,就是把马云妙不可言的创新想法转化成专业投资者能懂的模型。
学生:你为什么敢冒这个风险?
蔡崇信:当时是冲动决定,没有经过什么周密的风险收益计算。现在回头想想,其实,我是耶鲁法学院毕业的,在座的也一样,我们是很幸运的一群。耶鲁法学院的学位是这世上少见的珍宝,在政府和商业世界里都很稀缺。换句话说,我们去冒险,风险收益是不对称的(asymmetrical) ,下行风险(downside risk)很小,上行收益(upside benefit)可能很大。说到底,如果我去阿里巴巴干半年,公司不行了,我还是可以再回头去干税务律师或者做投资。很幸运,阿里巴巴成功了。
学生:冲动哪里来的?
蔡崇信:我做事看人。跟谁干,跟人的感觉,有没有操守,品格如何,值不值得信任,有没有友情。如果觉得对方会照看你,你就有纵身一跃的勇气。我绝对相信人的因素。
学生:法学院要不要改革课程,以培养出更多你这样的人?
蔡崇信:不用什么变化,我认为法学院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很适合从商。比如说,法学教育重视研究材料,强调分析能力,致力于培养优雅、简洁、有逻辑的写作,最重要的是,法学教育要你随时随地说出想法,培养说服力。回头想,想从商的话,那些上商学院的人吃亏了。
学生:做管理最重要的是什么?
蔡崇信:我们最看重的领导力要素就是“胸怀”,能请比你强的人。杰克•威尔奇说,一流人才请一流人才,二流人才请三流人才。还有就是谦卑,从商要打交道的人,比做律师要打交道的人复杂多了,无论是与人打交道,还是管理团队,谦卑都极为重要。
文 | 王烁
来源:BetterRead,原文:蔡崇信为什么敢冒这风险 | BetterRead
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