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之君的百越正是今日广东封开广西交界这一带,其中封开白沙街演绎着上千年历史,位于南丰镇,据当地居民介绍,清宣统年间,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大集市,其规模之大,仍保存至今,十分罕见。 来到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位于白沙街入口处有一座始建于民国初年的天后宫,是白沙人和过往客商供奉海神妈祖的地方。农历正月十一为天后宫的日诞,人们到天后宫举行供奉妈祖祭祀仪式。还有白沙街的古法染布比较出名。先将麻布或棉布浸于染色池内,待布被染料全部浸透后,捞出晾干,卷于木轴上,捆成圆筒形,放在扇布石上爿和下爿之间进行碾压,经过扇布石碾压的布色泽光亮,持久耐用。 更为传奇的是白沙街入口处有棵古榕树,树龄约500多年。树身伏地,树干中空,形似一条饱经沧桑仍不失苍劲的“虬龙”。村中流传有“虬龙守江”的传说。颇为传奇。
白沙街紧靠着贺江,来自湖南,广西,广东的商客都在这里停留卸货,办货,白沙街成为一个两广贸易的中转站。成为两广经济联系的纽带,古时因交通便利,商贾集中。后来也慢慢发展演变成为旧日南丰一带民间贸易的圩市,贺江那边的人们曾靠木船或竹排过来经济贸易。十几年前我还跟随父母渡河祭祀,当时当地人还渡河砍柴。而白沙街其中一间商铺前,用毛笔写的(肇发)二字的铺号,依稀可辨。
街上两边的六七十间商铺,是风格统一的骑楼样式,青瓦屋檐,木窗棂,两层的铺头主体框架用青砖砌成,上层是住宿和存放货物的地方,下层可以摆放各种货物或开设茶市饭市。下层铺面又分为两部分,以一道屏风隔开,屏风外面摆放货物供客人选购,屏风里面是收钱的地方,里面的人从洞口既可以监视外面的情况又可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设计可谓先进又科学。一条条松木拼成商铺大门,可逐一卸下。商铺分成整齐的两排,一路延伸到古码头边,站在骑楼下,下雨天不用被雨淋湿。时光荏苒,科技发达,世界日益更新,可守楼的村民还在,历史的文化底蕴养育着这一方人。古朴的白沙街还伫立在那一方圣土之上。等待着时光的验证,岁月不老,街道不老,初心不老。
世居村民有黎、黄、陈、植、符、莫、李、高、全、苏、刘姓,来自两广一带,均是清宣统年间因经商搬迁至此。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语开话。是较为有钱的商人定居于此。其中苏氏的祖先因做糖果生意定居于此,便有了苏屋村。还了解到白沙街,民国年间为有名的圩市,以经营布匹、货运和各种农产品为主,两广客商在此开设染布店、货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沙村商贸集散地优势被水陆交通更加发达的“南丰圩”替代。但今在白沙街仍可见扇布石(染布时使用的工具,又称“元宝石”“砑光石”“踹布石”)和光滑的坐石(放置在骑楼下,平时供人坐在上面乘凉)。在200多米长的街道两旁,现存60多间“骑楼”。均保存完好,部分老年人仍在此居住。而两排整齐的商铺后面是商人居住的地方。现在仍可在村里看到古老的泥砖房,甚至十几年前仍有村民居住于内,可见白沙街当时是多么的繁荣昌盛,居住在那的祖先能力非凡。
时至今日,勤劳的村民仍驻守在那一片圣土,用传统的方法生活着却又不失跟进时代的文明发展。
南丰古朴的白沙街
南丰古朴的白沙街 南丰古朴的白沙街 南丰古朴的白沙街 南丰古朴的白沙街 南丰古朴的白沙街 南丰古朴的白沙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