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我就是有准备的人,眼前就有一个机会。中考前四个月,市里两所最好的重点高中,在各个初中学校招考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凡被招中者,中考录取成绩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降低百分之三十,报名费5元。
我当时的成绩,正常发挥的话,也可以考上,但为了保险起见,老师让我报了名。我就选了离家近的一所高中。结果很激烈,我们学校同考的大约有四五十人,只录取了两个,另一个是弹琵琶的女生。
遗憾的是,这份特招录取单,一直放在家里,没有派上用场。原因是我以比最低录取分数线高二分的成绩,成功晋级离家近的一所市重点高中。
上了高中,意味着要考大学。而我却还一直看着我的武侠小说。那时大学还没有扩招,考大学仍然是机率比较小的。一边沉迷于武侠小说,一边学习,还能考上大学,堪称天才,我不是天才,所以考大学,很难。但是却也有捷径可寻,就是走音乐特招的路子。为此,班主任找过我N次,我思想觉悟高,绝不搞特殊化,为了和同学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也拒绝了N次。其实,心里是在是不愿拿起二胡。我的偶像是金庸。我的志愿是写武侠。
要想写武侠,就要多读书,自己起步太晚,十五岁才开始接触到课外书,不像现在的孩子条件这么好。这就要求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自己不去喝咖啡,而在埋头读课外书。别人上课认真听讲的时间,自己不去认真听讲,而在埋头读课外书。别人写作业的时间,自己不去写作业,而在埋头读课外书。终于,我强大的读课外书的这种“气场”,惊动了班主任。
那已经是高二的上学期末,晚自习。秋高气爽,窗外月光如水,凉风习习,仔细倾耳听,可以听见蛐蛐时断时续的鸣声,可以闻见风过梧桐的索索声,恰与教室内学生手指翻过书本的沙沙声交响呼应。教室内,同学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写作业,有的脸上带着无限的倦意,有的手中熟练的转着圆珠笔,有的在相互交流,有的在独自沉思,我当然还在埋头读课外书。我当时就坐在靠窗的一个位子上,当然,我早已经不在第一位坐了。
当时看的是古龙的《欢乐英雄》。看的正投入,忽觉窗外有一人影,特熟悉。闭上眼睛我都能猜出是谁。班主任!他就爱玩这一套。我没有任何的惊慌失措。转过头很有风度的朝窗外的他,报以一个神秘的微笑,他也还我一个微笑。我的微笑很神秘,而他的不。当时,我懂了他的微笑,他却没有懂我的微笑。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懂了我微笑的含义。
我俩相互一笑而过之后,他以最快的速度进了教室,当然,他不是从窗子里跳进来的,特此声明!
他把我叫出教室,没有打我,没有踢我,因为当时我的个头已经稍微高一些了(注:按照惯例,当时挨揍的标准有二,一是个头矮,二是个头矮且瘦)。但训话是天注定的了。训话很短。他说,再有一个月就会考了,你还在看这些没用的课外书。你到底想上还是不想上,不想上的话,明天给我交一份退学申请书,赶紧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