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它是汇集了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常用在祈福活动中。恩施的傩戏于明洪武年间由一位姓曹的先生带入,自此,傩戏文化开始在恩施这片土地上传播。恩施的傩戏由红土“傩愿戏”、三岔“坛傩”以及傩面具制作三个部分组成,是恩施五大地方戏种之一,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得知表哥跟三岔的傩戏传承人张永明熟悉,经他引荐,约定在一个周末去拜访。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3206/dc9be245335c14f9.png)
张永明的家就在三岔集镇郊区,离乡文化站不远。他对我们的到访表示欢迎,访谈进行得比较顺利,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
以下是我整理之后的与张永明的访谈内容。
陶:傩戏文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年代?傩戏在恩施得以传承始于什么年代?
张: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他讲到了后羿射日的传说)。傩戏在恩施传承始于明洪武年间,那个时候也是恩施傩戏发展的鼎盛时期。
陶:您是怎么接触到傩戏的?
张:在我十几岁的时候,看见师父雕刻面具,还唱啊,跳啊,觉得很好玩,就想跟着学学。
陶: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傩戏的?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坚持到如今的?
张:我从十六岁开始跟随师父谭学朝学习,他是第二十七代传承人,我是第二十八代传承人。学傩戏跟学木工、瓦工一样,都是学个手艺,学成之后可以挣钱养家糊口,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没曾想到传承文化这样的高度。最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力度,其中就包括傩戏,我现在成了傩戏文化州级传承人。
陶:您对目前傩戏的传承和发展状况乐观吗?
张: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学习傩戏,关键原因在于资金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师父和学员们的生计问题,师父不能安心教弟子,弟子们也不愿意跟着学习。
陶:傩戏的表演有哪些形式?唱的内容源自哪里?
张:傩戏表演的形式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不变的是唱词的内容,那是文化传承的核心。表演形式主要是说、唱、跳,一人主唱,一人副唱,众人助唱。
唱的内容主要源自《封神榜》。傩戏剧目中的很多人物都来自封神榜,比如二郎神杨戬、龙王、孙悟空等等。不同的人物充当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剧目出现。为了适应当下,我们也会将唱词做些修改。比如,歌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之类的。
陶:您能给我们清唱一段傩戏吗?
张:可以。傩戏的唱腔很丰富的,我掌握的就有十几种。同一个曲牌可以有不同的唱词。
说完,他就开始清唱,唱完一段他就解说一下。那腔调充满了原始的味道,少有的原生态。他一共唱了两段,要是他穿上专业服装,再配以锣和鼓,就更有味道了。
陶:傩戏在哪些情形下进行表演呢?
张:在民间,要是有人要还愿(许了愿,愿望实现了就要还愿,以此感恩神灵或者祖先的庇护),或者是哪家孩子受到惊吓丢了魂儿要找人捞整一下,就会请傩戏。现在基本上没有人请了。现在主要是应政府号召进行舞台表演,或者去外地进行文化交流。
陶:民间表演和舞台表演有什么不同吗?
张:当然不同啊,在民间表演傩戏是要帮人家解决问题的,一堂傩戏下来至少要两个多小时,大的场合要两三天。舞台表演就不同了,进行了浓缩和提炼,更加偏向艺术化了,一个曲目下来也就几分钟。
陶:民间的表演才是原汁原味的吧?
张:是的。但现在民间很少有人愿意请了,老百姓不相信能帮他们解决问题。
陶:有人认为傩戏跟道士做法事一样,是这样吗?
张:二者不一样。傩戏是替人消灾、祈福、纳祥、还愿,不会参与丧事活动,如果有人以为傩戏跟道士做法事一样,那绝不是真的傩戏。
陶:给我们讲讲您师父在世的时候令您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吧。
张:师父在世的时候表演出神入化。在我还在当学徒的时候,大约是十几年前,七里坪核桃坝一户姓向的人家请了一堂傩戏,他们家的孩子生病了,许了愿好了,请傩戏替他们家还愿。那是我见到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师父一共带了16个人,唱了三天三夜,做了25堂法事,包括炸灶、炸土地、跳神、开坛、祭猪、牵羊、大开山、小开山等等。当时这户人家的男主人五十多岁,如果健在的话现在应该七十多岁了。
还有一次大规模的傩戏表演,那是八年前的时候,研究傩文化的韩国大使和美国大使(鲍美丽)来到我师父家,要求为他们表演傩戏。那次活动进行了三天,韩国大使花了三万元买走了我师父的冠子(戴在头上的道具),花二万元买走了我师父的一套表演服装,还把所有的资料拍了照。那次活动的所有费用都是由韩国大使承担,大概花费了十几万元。
陶:傩戏文化给人的感觉很神秘,这种神秘感源于什么?
张:比如,有人生病了,医院里诊断不出来,请到我之后,我按照师父教的方法给他弄了一翻之后他就真的好了,你要让我解释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把问题解决好了。但我不会主动去帮人解决问题的,那样别人会以为我疑神疑鬼,骗他的钱。如果他相信我,请到我,我才会替他解决问题。
陶:在您看来,傩戏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张:本质就是做好事不做坏事,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例如,一个人丢了魂儿,如果不捞整一下,过几天他可能就会病怏怏的,去医院检查,查不出病因,经我捞整之后他就好了。
在张永明的家里,我们看到了一些与傩文化有关的宝贝,比如傩面具、唱本、湖北民族大学雷翔老师的著作《鄂西傩文化的奇葩―还坛神》。最难得的是我们还看见了他的看家宝贝―一部年代比较久远的书,据说那上面记载的内容全是些绝活,被称为通书,不能为外人道,非常神秘。他说,有人给了他三万元想买这本书,被他拒绝了。
傩戏文化传承了两千多年,被称为我国戏曲的“活化石”,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加大对傩文化的保护力度,从经费上给予保障,让师者能安心传授,让学者能用心学习,如此,这历史悠久的傩戏文化才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3206/0b9b5bd729174d5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3206/847ab09bf2f9436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3206/b3a3ebe6db3ecb3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3206/61cdfc036f093c0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