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864526/727225fd9a73ef13.jpeg)
在图书馆没借到自己想要的书,于是看了看我比较喜欢的作家有没有出新书,就看到了这本张翎的《廊桥夜话》。
张翎是浙江温州人,后来定居加拿大,所以她的小说里,南方山村生活与国外、特别是加拿大的生活常常交织在一起,这是和她本人的经历有关。她的小说《余震》被改变成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后,因为电影的成功,她也因此被大众所知。但其实《余震》这个小说当时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她后来写的《金山》才是让我感到震撼的作品,以至于我看完之后,很多天都不能平静下来。
张翎擅长写女性,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承受着苦难命运的女性,以及她们在苦难中的不屈、韧性与成长。这篇《廊桥夜话》也是如此。
五进士村位于浙南和闽北的交界处,它有与众不同的绿,也有难以挣脱的穷。杨家三代儿媳的进门,都与“瞒”和“骗”脱不开关系。李月娇趁着夜色,逃跑过两次,但两次都是自己回来的,为了一双儿女阿贵和阿意,从此心无旁骛,变成了阿贵妈。她的婆婆年轻时,十年内跑了三次,正因为她确定再美的山水也镇不住一个“穷”,所以格外仔细地盯住儿媳,掌控着家。阿珠从越南来,不断以谎言自保,可回乡已是奢望。“廊桥”既是中心地标,又是核心意象,它连缀起历史、现时和未来。张翎以她特有的方式叙述着对于生活的谛听、审视和思索,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现实主义力作。(此段文字来源于百度)
温州多山多溪涧,也多廊桥。廊桥是一种有屋檐、可遮蔽风雨的桥,几乎每个村子通往外界,都需要经过一座廊桥。在这本小说里,五进士村的廊桥建于道光年间,几百年来,这座廊桥一定见过、听过许多的故事。在这个小说里,走出廊桥也象征着女性想走出五进士村改变自己命运的渴望。因此,廊桥,也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这也是这本小说名为《廊桥夜话》的原因。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4526/e844a98271a675d0.jpeg)
《廊桥夜话》来源于几个真实的故事,很多人物都有原型,比如阿贵妈,阿珠。而阿意这个人物则是虚构出来,她是在张翎构思到后来时突然跳出来的一个人物,却成为了整本小说中最关键的人物。张翎在后记里说,阿意的出现让她的写作更流畅,因为小说中的阿意和她一样,都是离开乡村长久生活在国外的人,她可以借助阿意的眼睛作为叙事角度。阿意的出现也把几代女性的人生串连在一起。
阿意是五进士村飞出的凤凰,一路飞到了法兰西,是五进士村的荣光,是突破的象征。这本小说的高潮,也就是阿意的“衣锦还乡”,这不仅是家里的,也是整个村的大喜事。阿意归家,带着洋女婿,还有归家前两天大家才知道的继女,各种观念与情感的冲突,都集中在这场为迎接阿意而摆的宴席上。
《廊桥夜话》不是大部头小说,只有不到8万字,它第一次发表是在《十月》杂志上,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大中篇小说。
张翎的文字很平实,辞藻不华丽,但她的文字感觉非常好,在细节和心理描写中有一点张爱玲的味道,能直击人心,让人看到伤疤之下的血肉。有的时候故事内容写得太细致太真实,我甚至会觉得我不是一个读者,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在一个人如此痛苦的时候,我却只是冷漠地站看着——这种感觉会让我的心理产生一种不适,但是我又被这种痛苦之外的隐忍和不屈吸引,为悲惨命运中的一点微弱希望吸引,最终还是忍不住一本一本地看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