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修之死:人最可怕的是不自知

杨修之死:人最可怕的是不自知

作者: 凌琦清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12:14 被阅读0次

杨修,东汉末年的名士。在中学课本里你一定见过他。

他是个极聪明的人物。出身弘农杨氏,杨家自杨震到杨彪,四世三公,德业相继,与汝南袁氏都是当时的名门贵族,正儿八经的簪缨世家。

杨修自己是猜谜十级爱好者,恃才傲物,经常在作死的边缘反复横跳。

杨修之死是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恃才傲物也不是他最大的缺点,或者说造成他悲剧收场的根源不在于此。

杨修真正的致命伤是什么呢?

杨修出生名门,在家族培养下,定是个好学的人。青年才俊一枚,东汉文坛的活跃分子。祢衡说:

大儿孔文举,小儿黄祖德,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言下之意就是他的特别关注只有孔融和杨修,其他人不足为道。

这三人也交情甚好,才气学问相当,志趣相投,常在一起交谈。孔融称祢衡“颜回不死”,祢衡称孔融是“仲尼复生”,也是真的敢夸。

祢衡三易主君,从曹操到刘表再到黄祖,终因出言不逊于建安元年(196年)被黄祖所杀。孔融,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世孙。名重天下,自负才气,对曹操多侮慢,于建安十年(208年)被曹操所杀。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是什么样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祢衡和孔融都是因恃才傲物所杀,所以杨修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杨修被曹操所杀,曹操给杨彪写信道:

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顾欲直绳,顾颇恨恨。”

弘农杨氏杨德祖这个名声要比才子杨修大得多,杨修沉迷于自己才子的人设,屡次在不恰当的时机显示自己的才华。看,我杨修说得没错吧。

人贵有自知之明。杨修是典型的不自知,想要证明自己有多聪明,却选择了错误的时机错误的场合,结果自然是悲剧收场。


杨修在建安年间被举孝廉,后担任曹操的主簿。杨修才华横溢,曹植、曹丕等人都愿意与他交友。杨修送曹丕王髦剑,曹丕对此剑很珍惜。杨修跟曹植更投缘,曹植的《洛神赋》,杨修的《神女赋》,两人意气相投。丁仪兄弟和杨修都是支持曹植的,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曹植的文才,劝曹操立曹植为嗣。

杨修还多次帮助曹植通过曹操的测验,提前帮曹植做小抄。曹植是日加骄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考太多次满分曹操都奇怪,知道是杨修在背后搞鬼,愤恨不已。

曹植,是清河崔琰兄长的女婿。崔琰因立嗣之事对曹操进言:

“《春秋》之义,立子为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为太子。两者选择,高下立见。

杨修犯了为臣大忌,作为下属参与立嗣之争,还揣测主君心思,干扰测试。曹操此时没除掉他全看他弘农杨氏的面子上了。

建安二十二年,曹植与杨修醉酒乘车行驰道,擅闯司马门。曹操大怒,管理守卫宫门的官员被处死,曹植经此事逐渐失宠。

“植妻衣绣,操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

曹操赐死崔氏亦是对曹植的警告。


史书上对杨修之死的记载是

操亦以修袁术之甥,恶之,乃发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杀之”。

“鸡肋”事件在历史却有其事,汉中之战,杨修从暗语“鸡肋”推测曹操有意撤兵,遂传播此事。曹操还是在犹豫是否撤兵,出帅帐就看到士兵在收拾东西。自己还没有下令撤兵,杨修猜出自己的意图,并泄露传播,导致军心涣散。杨修又一次成功解密,可曹操却不爽他很久了,借此事直接解决掉他。

为什么史书中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这个原因呢?

开头说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是当时的名门贵族。汝南袁氏凭四世三公的名望,招贤纳士,成一方诸侯。而杨家也是四世三公,杨修的父亲杨彪是忠于汉室的老臣加上杨修的名气,曹操不会轻视杨家的影响力,放任杨修这个后患。曹操为了打击大族的势力,杀掉杨修是必然,也是为曹丕扫除了障碍。

杨修死后,曹操在见到杨彪时问:“你为何如此消瘦?”杨彪回答道:

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看看这回答,姜还是老的辣。杨修比起他父亲杨彪还差得远。

人最可怕的是不自知。杨修出生名门,聪明敏捷,学识过人。身边有的是恭维的人,也许有提醒他的人,可杨修偏偏不自知。杨修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而不是政治家。杨修在政治上的表现跟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相比确实有失水平。

主簿宜守,需要的是精明,低调。杨修却行事高调,和领导对着干。

第一,参与到立嗣之争,站错队

第二, 揣测曹操心思,在曹操眼皮子底下帮曹植作弊

第三,知道曹操的用意,还大肆宣扬

所以说一个猜谜十级的才子不一定是一个合格的谋士。

相关文章

  • 杨修之死:人最可怕的是不自知

    杨修,东汉末年的名士。在中学课本里你一定见过他。 他是个极聪明的人物。出身弘农杨氏,杨家自杨震到杨彪,四世三公,德...

  • 2019-06-02

    杨修之死 之前只以为杨修之死是因为恃才放旷,今日听了评书后,才知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他参与到了王室之争。 杨修...

  • 重读杨修之死

    重读杨修之死 上学时,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杨修之死》的文章, 讲述的是,杨修多次揣摩出曹操心意,最终在汉中之战中,因...

  • 杨修之死的原因分析

    杨修之死的原因分析 皇甫子晞 杨修,字德祖,出身很好,家...

  • 杨修之死,死于一句古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君。

    杨修之死,死于一句古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君。杨修对形势和君主心思的把握是准确的,得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

  •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杨修我们都知道是曹操的手下。也是曹植的军师,这样来说杨修,应该是很受曹氏家族的信任的,因为杨修是曹操的手...

  • 不作不死——由《杨修之死》想到的

    不作不死——由《杨修之死》想到的 《杨修之死》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作者罗贯中通过这一章节,刻画了曹...

  • 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让我想起了杨修之死的故事。故事我就不重复了,大家可以到网上去搜。我想了解的是为什么杨修之死。原因虽然多,但主要是...

  • 杨修之死:聪明的人很可怕

    现代人赞美之词最喜欢用“聪明”二字。无论大人小孩,都以聪明伶俐为傲。爸爸妈妈最喜欢在人前炫耀的,就是孩子反应敏捷口...

  •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是谁之过?这是杨修本身的原因,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首先,纵观杨修一生,他并没有像谋士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修之死:人最可怕的是不自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wm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