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死于一句古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君。杨修对形势和君主心思的把握是准确的,得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但提前准备的需隐秘,说话的时机、场合不对。当时曹操传鸡肋口令的时候还是在犹豫和迷惘中,作为明主,他能够很快做出抉择,最终选择撤退。可传口令的当时还是犹豫的,这就是当局者迷。杨修旁观者清,心知肚明就好了,错就错在嘴巴不牢,这跟他太爱炫的毛病有关(中国太多聪明人都死在这一点上了),把本是机密的而且还没有正式下红头文件的事先传了出去,并且在队伍中产生了影响,动摇了军心。恃才傲物是大多数有本事的人的天性,曹操理解,他自己也是这样嘛,所以能容忍,杨修以前也有很多装B的事,人家曹操就很大度,没有计较。但是动摇了军心就不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下级服从上级,领导层进行决策,原则上大部分士兵是不能有多余想法的,这样便于统一思想并且保证执行高效。如果军队中部分人有多余的想法和行动,就会产生混乱,影响执行力。特别是对领导管理质疑的声音就会动摇领导权威,引起哗变,后果不敢想象。这种苗头一开始就必须要把它扼杀掉,于是乎曹操不能忍,杀了杨修。
所以,
很多事就是这样,对的人在不对的时机做对的事,也还是错!
很多事就是这样,领先那么一点点你是先驱,领先那么两三步你就是先烈!
很多事就是这样,最后成功的人都是有才干又能隐忍的人 ,等待正确时机的到来。
很多事就是这样,干大事前你躲躲藏藏,成功后不需要你宣传,大家都知道,最怕前头吹破牛,后头砸了,等你的就是人情比纸薄,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落井下石,惨淡收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