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苦少乐乃人生之常态,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航行在人生的船上,我们可能经历惊涛骇浪,也会感受风平浪静。在航行的途中,有喜悦和幸福,有苦难和失败,只有痛饮过航行中的所有感觉,人生才会完整。
苦中作乐,成败淡然
王阳明二十八岁举进士,之后他担任过刑部主事、兵部主事。正德元年(1506年),因营救忠臣戴铣、薄彦徽等人,王阳明受刘瑾陷害,被贬贵州龙场,又遭人追杀,可他没有放弃。逆境磨砺了他的意志,最终他在龙场悟道,开启了自己的心学历程。
其实,人生中的挫折和失败才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中甜,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不经风霜苦,难得腊梅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从前一师父叫其弟子拿一苦瓜出去朝圣,嘱托弟子每经过一条圣河,就拿出苦瓜浸泡再进圣殿朝拜。
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回来以后,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作晚餐,晚餐时,师父吃一口苦瓜后,语重心长地说:“怪哉,泡过圣水又进过那么多圣殿的苦瓜也没有变甜。”弟子听了立刻开悟了。
其实,苦瓜的本质是苦的,不会因圣水圣殿而改变;人生是苦的,修行是苦的,生命本质也是苦的,这点也是不可能改变的。
所以我们应该接纳苦,把苦看作是人生的必然历程时,苦便不再是世俗的“苦”。同样,接受乐,把乐当作是生命的历程,乐也不再仅仅是世俗的“乐”。去享受生命的盛宴,苦中作乐。
人生中有辉煌与低谷、成功与失败,这都只是人生的一段旅程。我们无须逃避,更不能自暴自弃。
从前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因考场失利,名落孙山,心情黯淡了好几个月,整日借酒消愁,以泪洗面。两个月前,他和几个朋友共游,与一老者相谈,秀才道出了心中的苦闷,老人听后,说道:“昨天早上与你说话的第一个人是谁?”
秀才回道:“这个已经忘了。”
老人问:“那明天你会遇到什么人?”
秀才回道:“这个我哪里知道,明天还没来。”
老人问:“此时此刻,你面前有谁?”
秀才愣了一下,说:“我面前当然是您啊。”
老人轻轻点头道:“昨天之事已忘却,明日之事尚未来,未能把握唯在此刻,你又何必对过去之事耿耿于怀,因为明天不可知,昨日已过去,不如放下挂念,平淡对之,你并没失去什么,不过是重新开始。”
秀才已经听懂了老人的言下之意了,此刻的他,已经有了新的打算。他决定三年之后,自己还要再考一次。
古人常说,害怕失败,是因为想得太多,成功和失败只是生活的转折点,每一个成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次失败也都是为成功做准备。所以我们应该保持好的心态:从容面对,淡然处之。
忍得当下,耐住等待
王阳明的一生一心为国,却忍受莫大屈辱。他没有选择委曲求全,还是选择迎面直对,选择了坚持和忍耐。王阳明扼守着自己的良知,以平和心态执着一份信念,最终在孤寂决绝中省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想要成就事业者必须耐得住挫折和落寞,潜心静气,才能深入“人迹罕至”的境地,等待的目的既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安心地韬光养晦,更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一怒而飞。
楚国贤君楚庄王,少年即位,面对混乱不堪的朝政,为了稳住局势,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在暗地里等待时机,旁人不解,他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果然,其后楚庄王励精图治。他在位的二十二年间,知人善任,整顿朝纲,兴修水利,重农务商,楚国国力日渐强盛,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可谓“厚积薄发”的典型,他心平气和地选择了等待的时机。事实上,人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蛰伏,在积蓄,在等待。这种淡然、平静的姿势并非无为,而是在储备更强大的力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熬不过等待的人是得不到幸福的。
能成就一方事业不仅仅是需要坚持和等待,还需要足够的忍耐心,没有忍辱,就不能负重,“忍”是一个人获得成就的不可回避的过程。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因为平定朱宸濠叛乱有功,王阳明被封授“新建伯”爵位。爵位只是一个虚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待遇。恰在这时王阳明的父亲王华病逝。
对手的诽谤、朝廷的无视、父亲的离世压得王阳明喘不过气来,他深知悲痛已无济于事,只能够忍耐,坚持下去。在这种心念之下,王阳明的病情渐渐好转。远离政治的烦扰,他将精力全部投入到讲学当中去,在这段日子里,王阳明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满足。他的学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听课的人也越来越多。
王阳明忍耐当下、豁达乐观的精神,让他拥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并且使得心学大告于天下。
汉更始元年(23年),刘秀指挥昆阳之战,震动了王莽朝廷。刘玄嫉妒两兄弟,怕其有异心,而将刘秀兄长杀害。
刘秀接到兄长刘被杀害的消息,几乎昏厥,但当着信使的面仍极力克制自己,说道:“陛下至明。刘秀建功甚微,受奖有愧,刘罪有应得,诛之甚当。请奏陛下,如蒙不弃,刘秀愿尽犬马之劳。”
此后,刘秀对刘玄更加恭谨,绝口不提自己的战功。刘秀的行动,早已有人密报给刘玄。刘玄在放心的同时,觉得有些对不起刘秀,便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之事,并令刘秀持令到河北巡视州郡。刘秀借机发展自己的力量,定河北为立足之地。更始三年初春,刘秀实力已壮,便公开与刘玄决裂。
更始三年(25年)六月己末日,刘秀登基,是为光武帝,复国号汉,史称东汉。以屈求伸,“忍小愤而就大谋”,终使刘秀化险为夷,创建了东汉王朝。
可见,学会忍耐是何其重要,在生命历程中实践忍耐,你就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成就你的人生。
反复磨砺,久经考验
王阳明说人生犹如一块璞玉,必须在切、磋、琢、磨中精心打磨,只有自己努力来雕琢这块璞玉,才能使它成为完美无瑕的艺术品。
一个人的思想和意志得不到磨炼,就不可能有积极向上的动力。那些遇到挫折而不退缩的人,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从前有一个养蚌人,他想培养一颗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于是他来到海边去挑选沙粒,并且一颗一颗地问那些沙粒,愿不愿意变成珍珠。那些沙粒都摇头说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他都快要绝望了。
就在这时,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
旁边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颗沙粒,说它太傻,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不值得。
可那颗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着养蚌人去了。
最终几年过去后,那颗沙粒已长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曾经嘲笑它傻的那些伙伴们,依然只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风化成土。
其实人生也一样,要想自己成为一块美玉,也是要历经磨难之后才能见其光芒的。
王阳明就是在不断地追求真理、维护真理,历经艰难,走出困境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之后,悟出了“心”能左右一切的道理的。
成就一番事业不但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磨炼还必须面对逆境和寂寞等种种的考验。
王阳明在贬谪贵州期间饱尝各种人生摧残与折磨。他为了摆脱寂寞和苦楚,他兴办书院、传递文化。他还经常和当地人交流,深刻感受到边地民众质朴人性的可贵和可爱。
虽然王阳明在贵州的时间不长,但贵州人对他的感情却十分深厚。
一个人面对寂寞的时候,你要善于寻找方法帮助自己度过这人生最大的考验。只要你耐得住寂寞,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当机遇向你招手时,你就能很好地把握,获得成功。
没有深沉的寂寞,哪有动地的长歌?忍辱负重二十多年的李忱,在846年从侄儿的手中夺过大位,成为唐宣宗。
由于他长期在民间阅世读人,深知黎民疾苦,故躬行节俭,虚怀纳谏,颇有作为,号称“大中之治”。
耐得住寂寞是一种人生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长期的艰苦磨炼和凝重地自我修养、完善。
一个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同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机遇,但只要他能具备坚韧的忍耐心,用心去对待、去守望,那他一定会造就不一样的辉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