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能读书《传习录》3
跟着王阳明学什么?
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心学的“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思故我在🤔
🤔总结了一下,通过读《传习录》,我向阳明先生学习到了什么?
1.独立思考。
据记录,王阳明之前践行朱子的格物之学,对着竹子格了七天,最终以失败告终,让他对这种格物之学丧失了信心。根据自己的体悟提出,“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滞的,原是个‘未发之中’”,“天下无心外之事、无心外之理”,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
当然这个独立思考也是有前提的,就是先按照师傅教的做,而且是100%的执行,之后再去根据自己的体悟和实践,得出自己的结论,才能有所突破。
2.向内求。心即理,致良知。
阳明心学的特质是向内求。
如何理解“心即理,致良知。”
格物致知,通过向外探求各种事物的道理获得真知。
“‘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
《大学》中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良知良能就存在于那颗没有私欲的中正之心中。
🤔对于私欲的理解。
王阳明所说的私欲不是指人基本欲求,这种基于动物性的欲求是没有办法去除的(经常压抑自己,压抑自己基本欲求的人,会出现心理问题。)。私欲是对他人有目的的付出,施恩图报,损人利己。
🤔对于正心的理解。
当下,“正念”是一个非常火的词儿。我的理解是心中持有不偏不倚的观念,就是正心。举个例子,同样一件事情,如果别人找你来做,和你的亲戚朋友找你来做,你的做法不一致,那这就不是正心正念。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并没有100%的投入当下,而是心里惦记着过去,又想着未来,那也不是正心。我之前上学时就有这么一种状态,写作业的时候想着出去玩,出去玩的时候又惦记着自己没写完的作业。结果作业也没写好,玩也没玩好。所以我现在就会一次只做一件事,做事的时候保持专注当下。事情再多,内心也不乱,事情才能一件一件的做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