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项目。
用几个关键字你就能马上体会:大老板不缺钱、不缺市场、风口。
这个创业项目跟汽车行业有关。这里有什么风口呢?还得从特斯拉落户上海说起。
特斯拉本来是要死的。
在特斯拉确定与中国合作之前,特斯拉深陷产能地狱,股票被多轮做空,人才大量出走,随时面临破产和被收购的风险。
而马斯克本人,在当时的口碑可不像现在这么好,被很多人认为是「伟大企业家」。那时候他被美国证监会调查,董事长头衔被吊销,曾经能与乔布斯相提并论的硅谷钢铁侠,被质疑为「美国贾跃亭」。
你就应该知道,上海同意特斯拉建立超级工厂,对特斯拉,对马斯克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拯救!
2019年,对于特斯拉来说,是被中国拯救的一年。
那么问题就来了,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国家为什么非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国家为什么要扶持特斯拉,而不扶持一个本土企业?
1
国家为什么非要大力发展新能源?
国家对于新能源的发展,决心很大。
以往很多年的低调布局不说,最近对于新能源的发展策略,已经白字黑字的写入了十四五规划之中。
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理解,当这样的战略写入国家五年规划意味着什么。我举一个例子你就能马上体会到。
房价!
影响房价有一个非常关键,但是很少被人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棚改”!
而这,也是当年写入了上一个五年规划中的。
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家势在必行。并且在未来五年,会因为国家对新能源的决心,而导致汽车行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国家为什么会对新能源汽车有这么大的决心?
往里一层思考,是与美国的能源之争。
石油在国际上是硬通货。
但美国垄断了世界的石油。
石油奠定了美元的世界地位。
如果能够从另外一个方向,大幅度削弱石油的影响力,那就为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切入点。
所以,如果中国要在世界上具备更强的话语权,新能源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2
为什么要选择特斯拉?
特斯拉落户上海,建的是超级工厂,产能拉满。
特斯拉在国家银行的贷款,至少 100 亿以上。
中国对特斯拉的支持,可以说是要地给地,要钱给钱,上下游产业链大力支持,一路绿灯。
国产汽车厂商真的酸得不行。
那为什么非要选一个外地企业呢?
选长安不香么?
选比亚迪不香么?
其实原因很多,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国内的企业不争气。
先有乐视贾跃亭跑路,后有赛麟汽车狂烧 66 亿,只卖出去 31 辆车。早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国家也大力扶持,野蛮生成,有真的在认真干事业的,但更多的是招摇撞骗的。
国内企业把新能源行业搞得太乱了。
所以整个汽车行业需要一剂强心针。
特斯拉刚好能够胜任这样的角色。
在新能源方向,特斯拉有最先进的技术,它能造出最优秀的汽车。他是豪车品牌。到中国他的售价一跌再跌。
于是对消费者有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特斯拉入场中国汽车行业,让整个汽车行业都急剧动荡。
垃圾的公司一定会死。
优秀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动荡下活下来。
也只有这样的阵痛,才能催生出真正的优秀国产品牌。
例如蔚来、比亚迪、小鹏,都是在这样的大战略方向下涌现出来的优秀汽车企业。
友情提示:炒股的,一定要懂国家战略,肯定有钱赚。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中央政府教投资者如何赚钱的国家,关键就看你愿不愿意去搞懂国家战略了。
3
我们看准的机会在哪里
汽车行业剧烈动荡,大量的相关企业面临洗牌,行业资源势必会重新分配。
因此,在汽车行业,有大量的创业机会。
阿里入局,搞弹个车,方向看错,注定失败。
华为入局,搞汽车智能系统,大有可为。
腾讯入局,搞售后养车,小打小闹。
最大的风口,肯定是搞汽车生产。
但是我们一没技术,二没人才,三没那么多钱。
肯定染指不了。
我们能盯上的,是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数字化管理。
没有数字化管理的传统集团内耗非常严重。员工薅企业羊毛,裙带关系,腐败等问题成为了普遍现象。
没有成体系的数字化管理的汽车集团也一定会在这轮洗牌中被干掉。
数字化管理,并不是说,搞一个进销存系统,就叫做数字化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能呈现出来精准的数据,能够指导决策的可靠数据。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线上线下深度结合的数字化管理很难。因为这个行业的复杂度远超我们的预期。
难到很多巨头入场,都搞不定。
但是换个方向思考,只有难,我们才有机会。
如果大家都能搞定,就没有我们这些小创业团队什么事了。
从目前来看,这是一个风口之下的大好机会,而我们具备了所有成功的基础。
投资人给力
我们公司投资人是资深的汽车行业专家。对于汽车行业的门门道道,各种痛点,各种内耗,各种需求都了解得非常透彻。
而他最给力的地方,是亲自下场做产品设计。
汽车行业的细节和猫腻多如牛毛。
我们对互联网很熟悉,但是对汽车行业不熟悉,如果是我们直接去搞汽车管理,会走很大的弯路,而导致直接错过风口期。
因此需要一个汽车行业的专家来指导产品设计,如果这个专家直接是客户角色,那就更完美。
我们有自己的试验田
我们在产品上设计了很复杂的功能。最终需要从这些功能中,反馈出来真实有效的数据。数据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数据要能直接指导决策。
这些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数据指标设计是否合理,没有真实场景验证,仅仅依靠我们自己的测试团队是很难把数据搞得稳定可靠的。
如果直接给用户试错,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因此,投资人名下的几十家 4S 店,就成为了我们最好的免费试验田。虽然经常把他们搞的鸡飞狗跳,苦不堪言,但是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缺市场
我们不需要苦哈哈的去找客户,而是客户来求着要用我们的产品,这就是风口的吸引力。
当然,我们的产品还没搞完搞靠谱,不敢给客户用。现在拿出去基本上就是见光死。
对我们来说,基本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只需要花点时间打磨产品,最终的成功是可以预见的。
4
弯路
我们最开始成立创业团队的时候,大家都没什么经验,把团队从 0 带到现在偏成熟的样子,经历了很多痛苦,踩了很多坑,走了很多弯路。
这其中最大的弯路,就是对于产品的开发难度评估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从投资人到老板到公司高层,都评估说,一年时间能把产品最终搞定。而事实上相差甚远,公司搞了三年多,产品仍然不敢面世。
因为这样的偏差评估,导致团队与团队之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信任危机。
投资人与老板,老板与开发团队,开发团队与产品,前端与后端。几乎都觉得对方菜。
信任危机几乎导致公司分崩离析。
创业并非那么简单的事情,成功也没那么简单,即使站在风口上。
这是我第一次从 0 开始创业,并且具备一定的主导权。所以对于公司的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变化都感受非常深刻。对于我个人的成长而言,踩的坑越多,成长就越大。而这些坑,是非常值得总结与学习的地方。
能聊的东西很多,以后再慢慢跟大家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