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开始,家家户户在鞭炮声中度过了难忘的一晚,对于已经在被子里面的我来说,虽然没有《难忘今宵》的陪伴,可那声声的鞭炮让我不禁快乐的痛着。
一年到头,很难听到这种震得人心颤的鞭炮声,取而代之的是深入人心的环境保护理念,对于一直在城市中工作的人来说,很难有机会体验到乡村独有的快乐。可一想到这些快乐是建立在污染的基础上,我的内心不禁涌出一阵哀叹,环境保护理念虽然已经出现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可对于乡村发展来说,依旧是缺乏贯彻的力量。想到这里,眉头微皱,拽起被子蒙着头,仿佛这样就能够抛却自己对于不能保护环境的无力感。
早晨起床,院子中照例是红红一片,鞭炮的“尸体”横亘在整个院子,连我们家洗衣服的大红盆中都能够依稀见到红色的影子,更遑论身处鞭炮正下方的绿油油的菜地了,像是铺上了一层红色的残破的纱裙,那一漏一铺的“红布”让我想到了《鬼新娘》的新婚礼服,洋洋的喜气掩盖不了腐朽的衰败。空气中依旧没有散开的是硝和磷燃烧过后的刺激性气味,我抬头望了望有些阴霾的天空,想象着去年看到的地球热带雨林大火短视频,漫天的黑雾冲上云霄,仿佛是地球吐出的黑烟,也许随着黑烟而来的也是这样刺激性的气体。
想到这里,我便不自主的拿起扫帚想去扫掉这些能够让人产生不好联想的物体,可还没有行动,便被眼尖嘴厉的母亲制止。
“大年初一不懂扫帚。”母亲很急切的说,匆忙的从我手中夺下扫帚。“你打扫,都把好运扫走了。”
“妈,这大年初一不能打扫的风俗是不是真的啊,为啥啊?”
“不知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大过年的,我们一家要顺顺利利的。”
我听后便知道这是母亲的寄托,即使对空气中弥漫的味道很不舒服,但是不能够在大年三十时候影响心情,对于常年不着家的我们来说,也许让家人顺心是唯一能够做的,生活在乡村的母亲拥有自己的生活理解。
之后的几天鞭炮和烟花成为了过年的调味剂,白天和晚上的响动唤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过年热情,一家一家的人随着潮流走到镇中心的商业街,每个人的脚下都踩着红红的鞭炮,软绵绵的,就像红毯一样,好似在向我昭示着街区的繁华,也在暗示着繁华背后的代价。
这样的时间持续到初四,一大早,起床走到院中一看,发现院子里面的鞭炮已经不见了踪影,除了零星掩映在菜地中的一小部分红色碎料,整个院子看起来和平常没什么区别,空气中的味道已经很淡,我感到些许的不适应,问我的母亲,这些鞭炮去哪里了?
“它们被专门收起来了,你爸爸一大早便收拾了院子,将这些鞭炮专门的用一个袋子装起来,它们需要放到村里面专门腾出来的垃圾站。”
“我们村子里面还有垃圾站?之前我们的垃圾不都是随手仍在去地里面的路沟中么?”我有些吃惊。
“那已经是多久前的事情了,你在城市工作太久了,咱们县也变化很多。县城里面自从建了新区,还有南水北调后,我们都去千亩湖玩,路都修道你姥姥家了,那么干净的路,可不得好好的收拾收拾,所以我们村里面也有搞垃圾处理的地方。”母亲看我有些吃惊的眼神不禁给我了一个白眼,“你就是生活在城市久了,总觉得城市哪里哪里好,还老想着咱家和之前一样呢?”
我点了点头,是这么回事,一年仅有几天的时间在家,在家之后基本上没有出过门,对着自己家里面这个院子,太难去发现家乡的变化,即使听过母亲说过很多次生活的变化,但是都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虽然在工作中也有进行一些项目的设计规划,可总是无法将自己的工作和家乡牵扯在一起。直到现在,看到家里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垃圾袋子,突然间发现,我们的工作看似和自己家乡很遥远,可实际上却是无比的贴近。
吃过饭,便开着车到县城传了一圈,虽然街上依旧有很多小三轮车在行走,可看似混乱的交通背后却有显得井然有序,红绿灯的行车习惯已经深入人心;虽然街上有很多小吃摊位,可看似忙碌的商业背后却显得井井有条,垃圾自己处理的商业习惯已经约定俗成;虽然街上人来人往,可密集的人群背后却显得活力十足,每个人遵守着共同的生活准则,也许这才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部分——精神文明建设。
回到家,我不禁又想到了那阵阵的鞭炮声,带着祝福和喜气的鞭炮在送去祝福后最终汇聚在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地方,静静的等待着自己的改变,等待着自己与环境达成和解的那一天。
网友评论